原林丞相的府邸被充公後,又以賠償的形式還給了常氏,常小小自然得從孃家離開。
晉王原本還想著從王府潛邸接親,事實上,若非內城常記肉鋪太過狹小,他甚至都想將親迎地點定在這,畢竟兩人在此隱居過一段時間,是很有意義的一個地方。
只不過那個肉鋪不知怎地,已成了京城一景,每天都有百姓過來上香,尤其每逢初一、十五香火尤其鼎盛。
來祈願的善男信女特別多,有求婚姻順遂的,還有求金榜題名的,甚至還有求子的,據附近的街坊介紹,此地格外應驗,有求必應。
信眾們一想也對啊,到底是沾過龍氣的地方,所求之事直達天聽,怎麼可能不靈驗。
皇帝大婚將近,又加上新帝即位改元建新,整個京城的氣氛越發熱鬧起來。
禮部郝尚書絞盡腦汁,列了許多年號供新帝挑選,大部分都是元興、永嘉之類的吉祥詞,都是祈願國泰民安之意。
可晉王看來看去都不滿意,直接提筆批覆了兩字“儀鳳”,“年號就用這個。”
“儀鳳?”這是有鳳來儀的意思,當然也是吉祥的好詞,只是郝尚書怎麼感覺有些娘裡娘氣。
眾大臣雖然也覺得這年號不如元興之類的大氣,但新帝非要用也只能遵從,而且他們隱隱覺得這個年號與準皇后有關。
年號定好以後,郝尚書馬不停蹄地將婚禮流程寫成奏疏,交給內閣擬定,可裡面的內容卻招來諸多大臣的反對。
海御史下朝後回到御史臺還氣憤不已,“為什麼會有親迎禮?這又不是民間娶媳婦。”
之前他還聽到風聲,說是新帝會去親迎皇后,他還只當是謠言,原來一切竟都是真的。
皇帝大婚與民間男女結兩姓之好自然是不一樣,皇帝代表著至高無上的皇權,豈容兒戲,“不行,我要上摺子參郝尚書一本,簡直是胡鬧。”
其它同僚頗為納悶,“你參他有什麼用?這些流程可都是皇上親自參與制定的。”
“我知道!”海御史又不傻,直接指著皇上鼻子罵,不是容易捱揍嘛,他得先找個軟柿子捏。
次日早朝,顧總管甩著拂塵在殿上高唱,“有事啟奏”後,海御史立馬出班彈劾郝尚書違反禮制。
自古以來,皇帝大婚的步驟大致分奉迎禮、廟見禮、朝見禮、慶賀禮、筵宴禮等,但在郝尚書的流程中,除了有親迎禮外,竟然還多出歸寧禮。
簡直不把皇權威嚴放在眼裡,必須將郝尚書狠狠革職查辦。
郝尚書委屈地看了一眼龍椅之上的皇帝,這事找誰說理去呢,為了籌備大婚,他可是翻了不少資料,才把儀式流程弄得七七八八。
在他的安排中,皇上都是安坐宮中便可,自有正副使前去迎親,至於歸寧禮壓根就是沒影的事,一入宮門深似海,除非皇上下旨,否則皇后一輩子都別想回孃家。
可新帝的腦回路不知道怎麼想的,非得加上民間婚禮的親迎、歸寧,主打一個帝后平等。
郝尚書勸不過新帝的意見,便斗膽向皇太后請示,自古以來婆媳之間矛盾多,想必裴太后不會縱容皇帝胡來。
但是郝尚書錯了,裴太后非但沒反對,還興致勃勃地拉著他討論起民間的婚禮習俗,知道還有改口費及添妝什麼的儀式後,當天就把宮裡的好物件放進嫁妝裡。
皇太后樂呵呵道:“兒媳是我們家的救命恩人,親迎、回禮都代表著尊重,萬萬不可怠慢。”
郝尚書還能怎麼辦呢,只能充分吸收皇家傳統、民間習俗,博採眾家之長,搞出這麼一個大婚儀式。
海御史唾沫橫飛地指責郝尚書,無視皇家傳統,不懂尊卑有別,胡搞瞎搞一通,實在有負聖恩之類云云。
晉王只是渾不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