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
禮部尚書虞昭越班站出,跪下叩頭,奏著:“王上,王上先前有旨,令禮部釐定官制,禮部已議定,上奏王上。”
“依王上旨意,建吏、戶、禮、兵、刑、工六部。”
“吏部掌管全國官吏的任免、考核、升降、調動,長官為尚書,正三品,僅一人,副官為侍郎,正四品,左右兩人,下面設司,司之長官為郎中,正五品,副長官為員外郎,從五品,其屬官有主事,正六品。”
“禮部掌天下禮儀、祭享、貢舉之政令,尚書一人,正三品,其它一如上制。”
“戶部掌疆土、田地、戶籍、賦稅、俸餉一切財政事宜。”
“刑部掌律令、刑法、徒隸、按覆讞禁之政。”
“工部職掌土木興建之制,器物利用之式,渠堰疏降之法,陵寢供億之典。”
“又依王上旨意,建樞密院和兵部。”說到這裡,眾人微微變色,恭謹聽著,只聽虞昭朗郎而說著。
“兵部依制,掌武職選授和處分……”
這就是說,兵部具備著對軍隊的人事管轄和任免權。
“……以及更卒營和軍籍、軍械、關禁、驛站。”
也就是民兵系統,和士兵的選拔,還有著武器,都歸於兵部管轄,全國的關禁和驛站也是同樣。
“樞密院掌全軍日常訓練計劃之權,為王上參謀軍機。”
“兵部有出兵之令而無統兵之權,樞密院有統軍之權而無出兵之令,此為永制。”
“此時,樞密院和兵部都釐定正三品。”
實際上就是文職和武職的區別,兵部雖管人事,卻是文職,樞密院都由武職任之。
“依王上旨意,地方設省、郡、縣三極,省正三品,郡正五品,縣正七品,各級官品依制在附文。”
“依王上旨意,以上都是本官,又有爵和散官二種。”
“爵有公侯伯子男五等,公授田一萬畝,蔭三百戶,儀同正一品,許有兵一隊。侯授田七千畝,蔭二百戶,儀同正二品,許有兵四火。伯授田五千畝,蔭一百五十戶,儀同正三品,許有兵三火。子授田三千畝,蔭百戶,儀同正四品,許有兵二火。男授田一千畝,蔭五十戶,儀同正五品,許有兵一火。”
“以上又都世襲罔替,又有三極民爵——國士、公士、郡士。”
“民爵不世襲,各賜田、免役,國士儀同正六品,公士儀同正七品,郡士儀同正八品,一任終身。”
這實際上是王弘毅日後針對有功的社會人士的頒發的爵位,相當於英國的爵士。
“又有散官,有官名而無職事,有俸祿,賞賜或者退休,論品授祿,附錄如下。”虞昭念著。
一直唸了半個小時,才把本官、散官、爵位三種重要的制度唸完。
王弘毅聽了,臉上帶著微笑,掃看群臣,問著:“眾卿對此有意見不?”
這種大事,都是在王弘毅指點下進行,誰敢有異意,當下伏身說著:“王上聖明!”
王弘毅一笑,又倏地的停住,說著:“那就以此頒旨用璽吧!”
這些話,不是一道旨意,總計三道,實際上都已經潤色寫完,這時,一個太監託著王旨,一個太監託著新雕刻的楚王玉璽而上。
又有太監舉著書案而上,放到了王座前。
王弘毅親自動手,思考了一下,隨即拿起筆,沾染著硃砂,在王旨後面,親自加上了欽此兩個字。
實際上,除了和皇帝稍有區別,王弘毅已經都用了。
這幾個字加上去,頓時華蓋上的紫氣,一股股流轉下來,透過硃筆,傳輸到王旨上,頓時把它染成了紫色。
王弘毅停下手中的筆,拿起王旨看了看,取出玉璽,染了朱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