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慮到臨安之行,找畫師只是一個方面,尋找旺財也是兩位老人的心頭之事。
董紜提議,從餘杭門進入臨安城,因為餘杭門位於都城臨安的北端,沿著御街一路向南行駛尋找,儘量不落下旺財可能出現的任何一個地方。
臨安城是利用吳越首都杭州城改建的,臨安城的範圍東西窄,南北長,形狀為不規則的南北向長方形,西臨西湖,東瀕錢塘江,南過鳳凰山,北到餘杭門,皇宮位於城的南部鳳凰山麓。
臨安外城的城牆設旱城門13座、水城門5座。旱門皆造樓閣,水門皆平屋。
13座旱城門分別是,東面有便門、候潮門、保安門、新開門、崇新門、東青門、艮山門;南面的城樓有嘉會門;西面有錢湖門、清波門、豐豫門、錢塘門;北面的城樓有餘杭門。5座水門分別為保安門、南水門、北水門、天宗門、餘杭水門。
在這18個水旱門中,南面嘉會門、東南候潮門、東面東青門,北面餘杭門,西面錢塘門最為重要。
宮城亦稱大內,位於鳳凰山東麓,佔據高地,俯瞰全城,大內有四門,以南門麗正門為正門,北為和寧門,東為東華門,西為西華門。
麗正門內為大慶殿,即正殿,為正朔大朝會的場所。北為垂拱殿,為常朝四參起居之地。另外還有延和、崇政、福寧、復古、緝熙、勤政、嘉明、射殿、選德、奉神諸殿,天章、寶瑞諸閣,以及皇太后坤寧殿、皇后和寧殿等。
臨安的居民區以坊命名,其管理單位劃分為廂,其廂的劃分以縱貫全城的御街為界,分東、西兩部分管理。城內共有九廂,即宮城廂、左一南廂、左一北廂、左二廂、左三廂、右一廂、右二廂、右三廂、右四廂。左為東,右為西。
杭州城的附郭縣為錢塘、仁和兩縣,前者在西,後者在東,上述諸廂自然分屬於兩縣管轄。兩縣所管諸廂,除上述9廂外,城外還有4廂,即城南左廂、城北右廂、城西廂和城東廂,也屬兩縣管轄範圍。
臨安繁盛無比,城內外不下數十萬戶,百十萬口。
縱貫全城的大街亦稱天街、御街,是全城商業最繁華的地區。這條大街自大內和寧門杈子外,一直到朝天門外清和坊,南至南瓦子北,謂之“界北”,沿線商業十分興盛。
也就是說,這條大街南則呼南瓦,北謂之界北,中瓦前謂之五花兒中心。和寧門外紅杈子,早市買賣,市井最盛,而且供給禁中食品。自融和坊北,至市南坊,謂之珠子市,自和寧門至觀橋下,全部為生意人家。
整個臨安城四方輻輳,全城有414行。另外,城外也市鎮林立,商業興盛。僅錢塘、仁和兩縣所管市鎮就有15個,即浙江市(嘉會門外)、北郭市(北關門外)、江漲東市、hZ市、江漲西市、半道紅市、西溪市、赤山市、龍山市、安溪市、範浦鎮市(艮山門外)、湯村鎮市、臨平市、南土門市(崇新門外)、北土門市(東青門外)等。實際上城南、西、北各數十里,盡成市區。並有“西門水,東門菜,北門米,南門柴”的專業市場,形成專門的經濟區域。
由於經濟繁榮,城內外文化娛樂市場也到處皆是,成為臨安城的一大特色。當時稱為瓦舍,城內外合計有17處,最著名的有清冷橋西熙春樓下的南瓦子,市南坊北三元樓前的中瓦子,市西坊內三橋巷的大瓦子,眾安橋南羊棚樓前的北瓦子,鹽橋下蒲橋東的東瓦子,其中以北瓦子規模最大。
娛樂專案除雜劇外,還有說書、小唱、相撲、傀儡、說經、打謎等,應有盡有。
瓦子內又分為許多勾欄,如北瓦子內有勾欄13座最盛,即分門別類的遊樂場地。這些瓦子勾欄也有專門的管理機構,城內隸屬於修內司管理,城外隸屬於殿前司管理。瓦子勾欄既是娛樂場所,也是商業最興盛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