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的體現,就是我們的兵法。”
“中國的兵法有多少咱們就不多說了,因為我自己也不是很清楚,光是比較有名的,姜太公的《六韜》、吳起的《吳子》,孫武的《孫子兵法》,孫臏的《孫臏兵法》,戚繼光的《紀效,還有唐太宗李世民和大將李井的《唐李問對》,另外,還有尉繚的《尉繚子》,王詡的《鬼谷子》,岳飛的《武穆遺書》…………啊,這個《武穆遺書》不是岳飛寫的,是一個叫金庸的傢伙編的。”
“另外,還有許多我不知道作者的,什麼《三略》、《司馬法》,聽說劉伯溫也留下過兵書,只不知道。”
“我們有這麼多的兵法,而這其中呢,又以孫武的《孫子兵法》為諸兵法之冠,號稱中國兵法的總綱!與德**事大家克勞塞維茨的《戰爭論》可並列為世界兩大兵書。(其實是三大兵書,另一本為《五輪書》,日本戰國末期劍豪宮本武藏所著,主角不知道)不過,克勞塞維茨是近代人,才死了沒多少年,孫武呢卻是兩千年前的古人,由這一點兒看,咱們的祖先可比咱們強的多了。而且我也不知道老克他看沒看過《孫子兵法》,因為據我所知,一些外國人,嗯,就是歐美強國的一些人讀過《孫子兵法》之後,一直堅定地認為這本書極其了得,只需要詩成現代的通用語言,它就可以適用於現在這今年代。甚至還有人認為這身就是神靈。”
“不過,孫子兵法是厲害,我卻沒學過。聽了這名字那麼多年,也就只知道它的開篇幾句:兵者,國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除此之外,就只知道它講究風林火山,也就是‘其疾如風,其徐如林,侵略如火,不動如山”除此之外就沒有別的了。所以呢,咱們今天不講《孫子兵法》,咱們講另一個知大的,據說是諸葛亮傳下來的,但實際並不是那老小子傳下來的三十六計!”
“三十六計名聲很大,很多人脫口就來,可是,很少有人知道這三十六計具體都有哪些。我今天也不打算全都告訴你們,咱們慢慢來。現在咱們講第一計:瞞天過海…”那什麼是瞞天過海呢?就是指光天化日之下不讓天知道就過了大海。形容極大的欺騙和謊言,什麼樣的欺騙手段都使得出來。”
是夜,在營地中央的空地上,頂著寒風,烤著篝火,郭金章向華工們講述起了自己所知道的三十六計。說起來,自從跟白人幹仗開始,他就想教這些人兵法,可他一個小工人出身的理科生,懂什麼兵法?也就是靠著網路時代所積攢出來的龐大資訊量,一點一點兒的從記憶深處把那些覺得有可能是的“成語”給摳了出來,湊成了這麼一部華工版的“三十六計”!
兵法是拼揍的,不過郭金章並不覺得這有什麼不合適的。三十六計,每一計都是一個成語,自己費了這妥些天想到的這些誰又敢確定不是正版的?即便是後世,如果不靠電腦,又有幾個人能真的把三十六計一個個都背誦全乎了?所以,能湊和就湊和一下唄。
何況,他的“學生”也不只是華工們,還有不少老外,比如:加剛剛長珀金斯,舊金山市市長漢密爾頓,中央太平洋鐵路公司副總裁溫特圖靈,諸如此類,足足幾十號。這些人怎麼會懂什麼叫三十六計?還不是他說什麼就是什麼?
至於他為什麼叫老外也來聽講,那自然是有他的考慮了。他要讓這些傢伙知道,他們這些人雖然只是一群華工,可他們並不是白人所認為的那樣愚昧和無知,他們擁有著極其深厚的文化底蘊,是自古到今的文明傳承者。他要讓那些白人放棄那種自以為是的高高在上。
本來,如果光憑著幾次教學就想讓那些白人放棄原本的看法是不可能的,因為白人連聽也不會來聽你的,就算是聽了,也不會當回事兒。因為他們本身就有優越感,認為白人比黃種人高貴,就算黃種人表現的再好,也依舊只是下等人。可現在不一樣了,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