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能親自出馬?這些人,多是市井之人。所聞所見,略有侷限。還九尺大漢,身材魁梧。元良兄長若是知道他這形象已深入人心,不知該作何表情……”
趙琳兒掩嘴,咯咯咯地輕笑,“都說長安多美眷,元良哥哥一現身,怕是多美的美眷,都要黯然失色……”
卻聽一聲鑼響,詩會馬上開始,括鳳台上多了個鄭西元……
長安的詩會有許多,官辦民辦一年三百六十天至少得有三百六十場。大唐以詩賦入仕,巔峰時一年入籍好詩千餘首。文人墨客互相評價,也多以詩詞度之。但景中大亂,人才凋零,詩詞歌賦之作驟減,墨客不常在,好詩不常有。雖然興慶年間天下打定,詩賦重新興起。但眾人水平如何,就見仁見智了。
尤其還是中和節,這等勸農勸桑的詩會,大抵也都是在田間地頭,對於長安城的公子郎君來說,也難有作為。
鄭西元作為主判,一連收到了上百首詩,五言七言都有,但這些詩要麼詠月,要麼頌花,再麼就是曖昧,與莊稼地是一線不連。
皺眉不已。
唱詩班琵琶、琴、瑟、鼓,鼓樂齊鳴。樂坊舞娘隨著那和著詩詞的月音翩翩起舞,吟詩的樂伶在那括鳳台上嗚嗚咽咽。
“河東王勝王子冉,一首《夜探潼水》
臨江仙台雲遮月,
倚瀾碧玉袖藏花……”
“渭南郭進郭純林,再來一首《憐卿》。
……
三更露深重,
獨望卿自憐……”
鄭西元安慰自己,不過就是湊個熱鬧,氣氛到了就行。
趙琳兒沒等來趙正,只好返回了觀會臺。肆公主身邊留著了她的空位,見琳兒一臉失落,趙四輕笑望了過來,“你家兄長還未到?”
趙琳兒點頭,“說好了今日要來的,也不知是因何事耽擱了。”
趙四掩嘴,輕聲說道:“方才我聽說臺下盛傳趙元良與那乞力柔然的葷話,我還擔心他是怕被這流言蜚語給拌了踝呢!”
趙琳兒嘆了一聲氣,“公主莫要說笑,元良兄長正人君子,怎能做下這般無恥的事來。”
“你這小女娘,年紀不大,倒還學會如何武斷了。”趙四側眼道:“琳兒小,不知男女之事也不怪你。我聽說趙元良男生女相,世間不可多得。只是沒親眼見過,改日琳兒可得做東,引薦一番。”
琳兒癟著嘴,很想說元良兄長是最忌諱他人拿相貌說事的。他是長得好看,可公主又是犯哪門子花痴?若是被駙馬知道了,又要無端生出許多嫌隙來。
“琳兒!”趙四公主用團扇拍了一下趙琳兒的肩膀,“你這愁眉苦臉的,是作甚呢?我不過是喜歡看長得美的男子,你還怕我把你元良兄長吃了不成?”
趙琳兒嘆聲道:“殿下,還好元良兄長姓趙。他若是姓個別的,我怕公主你要把持不住呢!”
“咯咯咯咯……”趙四肆無忌憚地笑了起來,“瞧你這話說得,原本還只是好奇趙元良到底長成甚樣子。你這一說,我倒是真要見見。”
“公主莫再說笑,也莫要拿我兄長逗樂。我知公主並不是愛慕容顏的庸俗之人,若是公主有事需要琳兒引薦,當效勞便是。”趙琳兒本想拒絕引薦,但一想趙四畢竟是聖人最喜歡的幼女,若是元良兄長能與她有些交情,說不定未來也能幫上忙。
正自躊躇,卻聽括鳳台上唱官高聲唱道:“平涼趙正趙元良,一首《憫農》獻給大唐千萬農家莊戶……望請諸位深知農事操之不易,糧食來之不易……”
“是元良兄長!”趙琳兒頓時雀躍,全然沒聽那唱官如何配樂唱詩,眼神直往慫娃的方向看去,卻不見趙正身影。
“是你元良兄長?”趙四公主問道。趙琳兒點點頭,“是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