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準有去無回。
去過孫家之後,很快就到了要放榜的日子,蔣山青文章雖好,蔣言之卻依舊有些擔心,直待發榜當日,他心中大石方得落地。
春闈這樣的大事,每個衙門都會收到一份春闈榜單的。翰林裡也有些人家子弟或親戚參加春闈的,蔣言之只是其中之一。
蔣言之也在翰林有些年頭了,他也沉得住氣,並不往前擠,只是把脖子伸的略長些罷了。有位竇翰林把榜單從上到下,再由下到上看了三遍,見沒自家人的名諱,微聲一嘆,挪開了。
見蔣言之把脖子伸的老長,竇翰林笑,“有好幾個江南道的,蔣翰林去瞧瞧,看可有你家親戚。”
蔣言之非但脖子長,眼神兒也好,手裡捏著一柄烏骨折扇,此時謙遜一笑,“也是僥倖。”
竇翰林雖有些羨慕,但這也是人家真本事,他連忙問,“聽說是你弟弟、義子和舅兄赴試,可是都中了。”
蔣言之笑,“承竇兄吉言。”
翰林院不由更熱鬧幾分,紛紛問多少名。
蔣言之笑眯眯的,指了指第一位的貢元,道,“這位就是我義子。”
至於李彥,則要稍差些,已是五十八名。蔣佑之則是在八十二名。其實,他們倆的名次也都算是不錯。
眾同僚一聽蔣言之的義子竟是中了貢元,均是紛紛讚歎恭賀,縱尚未經殿試,但這也已是十拿九穩了,雖說一榜還不一定,但二榜是絕對跑不了的。
當下便有人同蔣言之打聽,“聽說蔣翰林義子正是少年英才,不知可定了親事。”
蔣言之一笑,“正是家外甥女。”
那人雖有些遺憾,但也只是僥倖一問罷了,知道人家這樣有出息的孩子,便是沒有親事也要精心細選的,遂一笑道,“這可是親上作親,果然是極好的親事。”恭喜了蔣言之一回。
蔣言之向來會做人,在翰林院裡人緣也算不錯,且今他舅兄義子均榜上有名,尤其義子,更是高居榜首,倘再有些運道,以後前程無限。故而,此際皆是一派恭喜之聲。
蔣言之一一謙遜謝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