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31章 考官

考試開始。 今年的制考相比往年有了很大的變化,尤其是秀才科和進士科兩科,秀才科變得更難了,進士科變得更活了。 其餘幾科變化不大,明經科沒有變化,還是需要死記硬背,不把儒家經典背誦下來,很難應付自如。 值得一提的是明算科出題人有李淳風。 為了避嫌,九月中旬的時候他就離開了,知道他在長安,但是沒人知道他在哪裡。 為了不耽誤樓觀學的教學,他的算術課都是李恪替他上的,李恪考過秀才,他來教,沒有一個人敢有怨言。 今年進士科變化最大,雜文竟然放在了第一場。 所謂“雜文”,其實是詩賦,題目有兩個,一個是《籍田賦》,另一個是《上元日賜百僚新火詩》。 考生可以選擇做一首《籍田賦》,也可以做一首《上元日賜百僚新火詩》。 王玄策琢磨了一會兒,稍稍有些頭緒。 覺得雜文試題要麼偏重學子的民生見解,要麼偏重學子的文才水準,以眼前所見的現實為題,要求學子自由答卷。 在考驗急智方面確實是一個很好的辦法。 這兩個題目很簡單,誇讚就是了,出《籍田賦》題自然是讓考生讚揚如今的皇帝勤政愛民是個好皇帝。 《上元日賜百僚新火詩》則是讓考生慶賀太平盛世,同時表明自己願意為國效力的意願。 這兩個自然要寫花團錦簇的文章,要讚揚。 王玄策心裡已經有了想法,但並沒有急於作答。 因為進士科規定是,初場透過才能進二場,二場透過,才能進三場。 所以,第一場的雜文非常重要,寫詩的質量實在關係重大,可以直接說詩賦決定了自己能否入仕的命運。 王玄策把自己作好的詩寫到白紙上,嚴格按照進士考試的詩作格式,五言排律,限定十二句。 這玩意可不敢寫太多了,寫太多了考官看不過來,也不願意看,如今的王玄策正在研究格律聲韻。 字也得寫好,不能有墨團,為了讓自己的手更穩,王玄策把冰涼的右手塞到了腋下,一邊琢磨,一邊暖手。 有的考生已經答完,正站在院子裡面晃悠著身子,模樣得意,他們的出現,讓很多學子不由得加快了節奏。 其實,離考試結束的時間還有很長。 兵士收起他們的答卷,然後朝著禮部走去。 在禮部那裡有二十多個閱卷的先生,他們要在裡面待十天,這十天裡所有的一切吃喝都由宮內提供。 十天之後才可以離開,這二十多人裡面顏白就是其一。 因為顏白作詩作得好,主考官孔穎達力薦,所以,顏白很榮幸地成為了進士科雜文一項的考官。 跟他一起的還有三人,崇賢館學士蓋文達、李守素、還有考上過秀才的中書舍人許敬宗,加上顏白,四人一組專門負責雜文一項的篩選。 顏白在裡面轉了一圈,驚訝地發現,這次制考負責評審的官員裡好像除了自己不是秦王府十八學士,其餘人都是。 顏白沒有想到自己會成為評卷的先生,四平八穩地坐在那兒。 千古大陰人像個小廝一樣來回走動,誰的水杯空了就給誰續上,沒辦法,這裡這麼多官員,許敬宗和這些人都是出自秦王府。 到如今,他的官職反而是這些人裡面最低的一個。 顏白不說話,許敬宗不敢找他搭腔,他雖也常吹噓自己是從龍之臣。 但他自己心裡清楚,自己這個從龍之臣有汙點,身為文人,卻失去了文人的骨氣,雖說是從龍之臣,但論帝心…… 許敬宗覺得自己在陛下心目中的份量沒有顏白在陛下心目中的分量高。 許敬宗也想和顏白處好關係,畢竟顏白是顏家人,在讀書人心中的地位僅次於孔家。 如果能和顏白處好關係啊,他能為自己說上一兩句話,自己在朝堂上也不至於像個隱形人一樣。 可許敬宗心裡苦啊,這顏白根本就不搭理他。 天色黑了,兵士送來了考生的卷子,這是第一批的行卷,顏白等人批閱完了之後還有第二批,第三批。 等雜文這一項考試結束,那時候才是最大量,如今只能算是零星,許敬宗從兵士手裡接過卷子,然後具名。 看著手裡的卷子,許敬宗先是把卷子送到年長的李守素身前,李守素睜開眼,輕聲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