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枝兒暗暗算了算,開口道:“給我拿一百張宣紙。”
“好的。”
“墨和硯臺,就用普通墨和端硯。”
“成,我這就把姑娘要的都給包好。姑娘還要些別的嗎?”
“你們這兒的筆筒、紙鎮都有得賣嗎?”
“自然是有的,幾位這邊請。”小夥計領著童枝兒幾人從左邊的雅閣出來,進到書社大堂,越過幾排書架,進到一個攤開來放在大桌案上的筆筒等物。
“這個筆筒好看,阿福,你喜不喜歡這個?”童朵兒一眼便是瞧中了白瓷的,上面畫著荷花的圓形筆筒。
童招福點了點頭。
方翠微和童知信也給童招福挑了兔子形狀的紙鎮和竹製的拱形臂擱。
童枝兒又挑了筆洗、墨匣和硯匣,東西這才算是買齊了。
給童招福買文房四寶等用具,統共是二十兩銀子。
這對於現在奔小康的童家來說,並不是天文數字。古代的教育沒有現在發達和普及,這和教育用具的價錢,以及唸書的費用也是分不開的。
“爹,娘……”
花錢太多,童招福漲紅了一張臉。
“阿福,別擔心,家裡頭是越來越好,你只管放心了唸書,想要買什麼就和我們說,不要掖著藏著。”
說好了是方翠微給小兒子買東西,可這東西太多了,超出了方翠微能夠支付的範圍,便是童知信掏了自個兒的銀子,兩人一道給付了。
“爹,娘,文房四寶都有了,咱們再去買張桌案。”出了書社,童枝兒提議道。
童知信和方翠微對此自然是贊成的。
一家人去了木匠那兒,瞧了瞧現成的桌案,卻都不是特別滿意,最後便是下了定,讓木匠拿梨花木給做一張新的桌案。
“那裡是賣什麼呢?怎麼那麼多人?”童枝兒撇到某處,詫異的道。
“你們過去看看,我在這裡等著你們。”童知信懷裡抱著太多的東西。也不好過去和人擠,便如此道。
童枝兒點了點頭,和方翠微、童朵兒、童珠兒和童招福去了人多的那處。
裡三層外三層被包圍著,童枝兒等人在外頭也擠不進去。她瞧了個近處店鋪的老闆,問道:“掌櫃的,那裡是賣什麼的,怎麼這麼多人?”
“那是賣棉花的。這賣棉花的男人,他每年這個時候都會到縣裡來,將去年摘下弄乾淨的棉花給留到今年,好現在來賣。”
“咦?他怎麼不當年就賣了,非要留到現在賣?”
“他住的那個村子,那時候都是冬天了,天冷的沒法出門,且經過一冬天的積壓,他也得將棉花給好好地處理了。保持到現在的彈性和成色。姑娘也是想買棉花的嗎?我這裡有剛從他那兒買到的棉花。給你看看……”
掌櫃的說著便是將他買的棉花給開啟。
童枝兒看了看。棉花很白,也很乾,品質摸著也不錯。
與掌櫃的道了謝。童枝兒見買棉花的人比方才少了一些,拉著方翠微費勁的擠到前頭。男人將一些棉花攤開在地。還有好幾袋子的放在他身後不遠處。
“娘,咱們買一百斤棉花回去。”
“一百斤?枝兒,做一件棉衣才兩斤棉花,算上做被子,這也太多了點。”
“娘,我還有別的用處,你就買一百斤嘛。”
聽童枝兒一本正經的說,方翠微心頭雖是疑惑她想用棉花做什麼,卻還是點頭,朝著賣棉花的男人道:“大哥,你這棉花怎麼賣的?”
“二十文一斤。”
“給我一百斤棉花。”
“好叻,妹子你等會兒,”男人起身,將身後的幾袋子棉花提到方翠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