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51部分

,謂曰:‘劫後九年,君當入蜀,若至梓潼七曲山,幸當見尋‘。‘③《十六國春秋輯補後秦錄》載:前秦建元十二年(376),姚萇至梓潼七曲山,‘見一神人謂之曰:‘君早還秦,秦無主,其在君乎?‘萇請其姓氏,曰:‘張惡子也‘,言訖不見。至據秦稱帝,即其地立張相公廟祀之‘。④安史之亂,唐玄宗入蜀,途經七曲山,有感張亞子抗擊前秦之英烈,遂隆重祭祀,並追封為左丞相。據傳唐玄宗駐蹕七曲山時,曾夢見張亞子顯靈,言玄宗不久將當太上皇。現七曲山尚有唐玄宗‘應夢仙台‘遺蹟。唐廣明二年(881),僖宗避黃巢起義入蜀,行至七曲山,又親祀梓潼神,追封張亞子為濟順王,並解佩劍贈神。梓潼神張亞子因唐帝王的崇拜,聲名遠播,逐漸由地方神成為天下之通祀的大神。

北宋鹹平三年(1000),益州都虞侯王均起事,官軍進討,‘忽有人登梯衝,指賊大呼曰:‘梓潼神遣我來,九月二十日城陷,爾輩悉當夷滅!‘賊射之,倏不見。及期,果克城‘。⑤宋真宗遂敕封張亞子為英顯武烈王,併為之修葺祠宇。南宋時期,由於兵連禍結,梓潼神更受崇祀。宋高宗趙構於紹興十年(1140),敕大修梓潼神廟,敕封廟額為靈應祠。光宗追封張亞子為忠文仁武孝德聖烈王,理宗追封張亞子為神文聖武孝德忠仁王。元仁宗延祐三年(1316),敕封張亞子為輔元開化文昌司祿宏仁帝君,並欽定為忠國、孝家、益民、正直之神,至此,梓潼神與文昌星遂合二為一,稱文昌帝君。

宋代還盛傳梓潼神顯靈祐庇士人中舉之靈異故事。陸游《老學庵筆記》卷二載:‘李知幾少時,祈夢於梓潼神。是夕,夢至成都天寧觀,有道士指織女支機石曰:‘以是為名字,則及第矣!‘李遂改名石,字知幾,是舉過省。‘⑥宋蔡絛《鐵圍山叢談》卷四載:‘長安西去蜀道有梓潼神祠者,素號異甚。

士大夫過之,得風雨送,必至宰相;進士過之,得風雨則必殿魁。自古傳無一失者。‘⑦自是民間奉祀益盛。南宋吳自牧《夢粱錄》卷十四載:‘梓潼帝君,在吳山承天觀,此蜀中神,專掌祿籍,凡四方士子求名赴選者悉禱之,封玉爵曰惠文忠武孝德仁聖王。‘⑧南宋末期,各府州亦立梓潼帝君祠。元仁宗延祐三年(1316),封梓潼神為‘輔元開化文昌司祿宏仁帝君‘。奉祀更盛。虞集《廣州路右文成化廟記》謂‘縉紳大夫士多信禮之,而文昌之祠,遂遍郡邑‘。⑨道教早有文昌信仰,《老君音誦戒經》即有‘當簡擇種民,錄名文昌宮中之說。至元明時,道士利用民間信仰文昌帝君之習俗,降筆作《清河內傳》《梓潼帝君化書》等,以敘文昌帝君神蹟;謂其本吳會間人,生於周初,後七十三化,累為士大夫,西晉末降生蜀地,姓張名亞,字霈夫,並稱玉皇大帝命其掌管文昌府和人間祿籍等。《道藏輯要》又收有清代崇德弟子纂述的《文昌帝君本傳》,謂文昌帝君姓張諱善勳,稱其靈異甚著,凡禳災祛沴,禱雨祈嗣,有感必通,能鎮伏妖魔,疫癘鬼神。謂帝君為文章司命,貴jian所繫,文武醫卜、士農工賈,凡一民一物之枯榮貴jian,皆隸文昌帝君之造化。謂文昌帝君居紫微垣文昌宮,常降乩直書,現夢隱示,可分shen應化,救劫保生。等等。《道藏》和《道藏輯要》中以文昌降筆的經典頗多,其中流行最廣的是宋元時所出的《文昌帝君陰騭文》,該書宣稱:

文昌帝君‘救人之難,濟人之急,憫人之孤,容人之過,廣行陰騭,上格蒼穹‘,其訓於人曰:‘行時時之方便,作種種之陰功,利物利人,修善修福。正直代天行化,慈祥為國救民,忠主孝親,敬兄信友。或奉真朝鬥,或拜佛唸經,報答四恩,廣行三教。此為道教三大勸善書之一,舊時對民間影響頗大。

元明以後,各地多建有文昌宮、文昌祠、文昌閣。四川梓潼縣七曲山之文昌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