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些物資罷了,仗還是要靠他們自己去打!”
東陽關大捷的訊息很快傳遍整個司令部,將士們都感到十分振奮。參謀長兼第九軍軍長郭寄嶠正在前線佈置防線,聞訊也忙著趕了回來。
衛立煌見郭參謀長回來了,高興地說:“老郭,你來的正好!東陽關大捷,全殲敵52聯隊!此誠為全面抗戰以來最大之勝利!”
郭參謀長接過電文一看,也十分歡喜。可他素來謹慎,低聲說:“總座,這個捷報內容證實過嗎?”
衛立煌有些不悅,說:“什麼意思,你懷疑這捷報是假的?不會的!衛國屢立奇功,又深受傅長官推崇定然不會做出此等之事。劉師長與李師長也是實誠之人,不會謊報軍情。你速將此捷報發給委座和軍委會。嗯,還要發給中央社,以激勵我四萬萬國民抗戰之決心。”
參謀長說:“呃,這個,總座,我建議還是再等一等。如果是真的固然是好,可如果有誇大的成份豈不讓我二戰區蒙羞?”
衛立煌想了一下,嘆了一口氣說:“好吧,電文還是要發的,只是先不要說得這麼詳細,告知我軍在東陽關大破敵寇就行了。你再去跟參戰各部核實一下,確定好之後再將詳情通報給各單位。”
,!
參謀長說:“是!總座,我剛剛看了一下,這些電文裡面還附帶著一些要求。33師報稱該部傷亡過半,要求回平安縣休整,並要求收編當地的武裝力量;47軍稱其104師孤軍難守長治,要求將178師撤回;129師表示傷亡很大,敵援雲集,要轉至遼縣休整。對於這些要求,您看怎麼回覆?”
衛立煌說:“既然敵105聯隊已迫近黎城,東陽關腹背受敵確實不宜防守了。178師必須儘快回援長治,以保證我軍側翼安全。至於129師,18集團軍朱總司令已經接受了東路軍總指揮的任命,129師的動向就由朱總司令去安排吧!”
根據當時的戰況,二戰區將部隊分為三塊,西路軍總指揮是閻老西兒,所部多為晉綏軍;中路軍總指揮為衛立煌,所部多為中央軍;東路軍總指揮就落到了朱總司令的頭上。不過東路軍可不光是八路軍,下面還有曾萬鐘的第3軍,李家鈺的第47軍,高桂滋的第17軍,還有趙壽山的17師,武士敏的169師,劉勘的83師,朱懷冰的93師,王奇峰的騎4師以及鄭衛國的33師等。
當然,國軍大部分都很難調動,即便出動了也常常是出工不出力,所以朱總司令關鍵時刻還是隻能依靠八路軍。今天朱總指揮剛剛上任,如果在這當口將129師撤到後方休整,必然難以服眾。這算是給八路出了一道難題,要名要實,只能二選其一。
參謀長由衷地佩服道:“總座高明!”
衛立煌笑了笑,說:“八路軍作戰英勇,少不得要借重他們。”
參謀長也跟著嘿嘿笑了幾聲,說:“那33師呢?”
衛立煌說:“嗯,你容我想想。”
東陽關,一七八師已經收好行裝,準備回師長治。他們這回傷亡不到五百,比歷史上傷亡兩千少了很多。另外,由於得到了33師的物資支援,加上繳獲頗豐,他們師的裝備也比來之前好上不少。部隊經過戰火的淬鍊之後頗有一番百戰雄師的氣象。
李師長握著鄭衛國的手說:“好兄弟,你們33師的恩情我們川人一定不會忘記。”
鄭衛國笑道:“既然是兄弟就不要說這麼見外的話!李兄,西去長治極有可能與敵105聯隊遭遇,你們一定要多加小心。”
李師長哈哈一笑,說:“放心!我還等著喝你的喜酒呢,不會這麼急著當烈士的!”
一七八師走後,東陽關的防務就空虛了,33師必須儘快轉移。最先被送走的是附近十里八村的鄉親們,這場戰火已經毀掉了他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