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有三千人(鄭衛國對壯丁進行了篩選,其餘七千人讓給了十四集團軍),他們將接受為期一週的簡單訓練然後開赴前線。
一個星期之後,這個新編的補充團終於坐上了去河南的火車。由於人員和物資太多,火車拖了足足三十幾節車廂。張長貴清點完物資和人員後,興奮地說:“師座,咱們這一趟可算是賺到了!”
鄭衛國笑了笑,說:“你可別給我到處顯擺。招人恨,知道嗎?放低調點兒!”
張長貴連連點頭,笑道:“是,師座!咱們這叫悶頭髮大財,哈哈!”也不怪他失態,任誰站在他的立場都會作夢笑出聲來。鄭衛國自己也是暗爽不已,所以也不好意思多批評他。
火車沿著隴海線一路東行,很快就到了潼關,等過了陝縣之後,他們就要渡河北上。新兵們都是第一次坐火車,開始都感到挺新鮮的,可興奮了一陣之後哈欠連連,紛紛倒頭睡下。
張長貴見鄭衛國還在各車廂內在巡查,說:“師座,您先休息一會兒吧,這裡有我呢!”
鄭衛國說:“沒事兒,這些人都是第一次出遠門,有我在他們會安心一點兒!”
正說著,火車突然停了下來。張長貴忙問列車員,說:“怎麼回事!火車怎麼停了?這離陝縣遠著呢,不會讓我們走著去吧!”
,!
列車員忙道:“長官,您是不知道,日本鬼子佔了對岸,老是衝我們打炮。火車想要安全透過必須得請炮兵營掩護!”
原來,晉南會戰失敗後,日軍控制了黃河北岸,並在風陵渡一帶設立了炮兵陣地,利用遠端炮火襲擾隴海鐵路的運輸。搞得每次火車過去的時候都提心吊膽的,生怕被炮彈擊中。那時候,日軍是極為猖狂的,隔三差五的就衝南岸開炮。潼關當時有位敲鐘人,在1938年鐘被炸壞後,敵人每打一發炮彈或扔一顆炸彈,他就朝盆裡扔一粒豆子。抗戰勝利後,一數豆子,竟然有多粒!
張長貴說:“火車這麼快,炮彈也能追得著?依我看,不如一鼓作氣衝過去!”
列車員說:“使不得,使不得,車上都是去打日本的大好男兒,可不能冒這個險!”
據這名列車員說,其實一般的列車通行是得不到炮兵掩護的,主要是因為炮彈不夠。可要想平安透過,怎麼辦呢?就得跟鬼子鬥智!每當火車開到洞口或東關後溝時,司機就拉汽笛轟隆長鳴或放氣,鬼子一聽聲兒立馬就會放炮阻攔。
這個重炮開火的時間間隔比較長,趁著這短暫的間隙,火車便急速闖過潼關,潼關人稱之為“闖關車”。當時闖關的客車車廂上都加固了鐵板或枕木,以保障乘客的安全。為了保障運輸不受影響,鐵道北側還築有一道高4米,寬約2米、遮擋敵人視線和炮火的土護牆。那是潼關百姓在敵人的轟炸中壘起來的,非常不容易。
鄭衛國聽了之後說:“你留下照看新兵!我去炮兵陣地看看!”
熊處長正好趕過來報告情況,忙道:“師座,那我和您一起去吧!”
鄭衛國點點頭,說:“好!”熊處長交友廣闊,有他在,跟外人打交道要方便很多。
好在此時,鄭衛國這塊抗日英雄的牌子還是很好用的。他們很快就見到了駐紮在潼關的炮兵三營營長鬍克先。這個三營歸重炮一旅炮十團所屬,是國軍當時最強大的打擊力量。這些炮兵平日裡最是牛皮烘烘的,眼珠子都恨不得長到額頭上去。可再牛,見了鄭衛國還是得規規矩矩地行禮問好。
鄭衛國倒不是跑來視察的,而是想到了一個打擊日軍炮兵的好主意。寒暄幾句之後,他就把自己的想法告訴了胡營長,希望得到他的支援。
胡營長聽了之後有些為難,說:“鄭師長,您這法子雖好,但鬼子的炮兵有兩門九二式105毫米口徑加農炮,射程很遠,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