場的正信工程師俱是微微一笑,心裡說了句土老帽。
“報告,目前蛟龍號氧氣儲量充足,操作人員狀態良好,請求直接進行第二段組裝計劃!”
正在這時,負責水下組裝作業組指揮的組長對指揮艙報告到。
盧明和徐勝河幾人聽取了專家的意見之後,做出了指示。
“水下工作組請注意,准許你們的請求,注意隨時報告水下情況!”
“收到!”
在得到指示後,水下工作組繼續下潛。
這一下去,奇蹟,誕生了!
二階段的組裝工作,是三個提升軟管,和一套輔助推進系統。
足有一千米一段的水下提升軟管,組裝時間僅僅16分鐘;輔助推進系統的組裝更為恐怖,在浮力體的輔助下,只用了不到10分鐘;完成了第二段的組裝作業,蛟龍號的氧氣艙內,氧氣容量還剩下百分之七十!
前兩段組裝作業的順利完成,讓水下作業隊所有的隊員都處於一種亢奮之中。見只有五百米就已經下潛到2500米深的海底,在計算了氧氣容量確定了操作員的狀態之後,水下作業組的組裝徐再一次,對指揮艙提出了下潛請求!
三階段的組裝相對於之前兩組要複雜的多,涉及到兩組水力機械複合式採集器的並聯以及和水力提升系統的連線。
同樣受到了前兩個階段神進度的激勵,指揮艙的一眾專家,直接給出了意見搞!
僅二十二分鐘之後。
水下作業隊隊長徐,帶著顫音,傳來了訊息;
“報告,15220專案第16次水下作業,全部三段施工,完成!請求上浮!”
這一句報告,宣誓著預計總耗時達到六個小時的水下組裝工程完結。三段作業實際總耗時。。。。。。一小時,零八分!
指揮艙之內,在一片詭異的短暫沉默之後,陷入了一片狂歡之中!
人們笑著哭著擁抱著吶喊著,用各種方式表達著自己的激動,也釋放著整整四年來15220工程帶給他們的壓力。
工作帽被拋的到處都是,吶喊聲甚至將整個指揮艙內的無線電聲音都壓了下去。
“水下工作組請注意,允許上浮!辛苦了!”在一片歡騰之中,負責指揮通訊的徐勝河,用顫動的雙手抓起了無線電激動的下達了組裝施工的最後一個命令。
隨即,他便拿起了旁邊一個工頻無線電,對參加15220工程所有的工作船,吼了一句;
“我們,成了!”
下一秒,山呼海嘯一般的吶喊從四面八方傳來。巨輪的汽笛聲,劃破了這一片平靜的海域。
看著這個結果,李凡愚微微一笑,在所有人的歡騰之中,走出了指揮艙。
。。。。。。
“現在我所在的位置,是南緯10度,西經167度。這片海域,看起來平平無奇,但是現在就在我的腳下兩千餘米的地方,我國第一次在海外進行深海錳結核開發的15220專案,在十分鐘以前正式宣佈告成!”
35d號的船舷上,身穿紅色衝鋒衣的央視記者魏明,正在帶著激動的強調對著攝像機講解著。
“說起15220這個專案,無恥一波三折。早在11年,我國便透過聯合國海地資源委員會拿到了這片海域海底礦藏的開採權。在這片海域下方,擁有保守估計超過6億噸的錳結核礦石,如果這些資源被完全開採,那麼所得到的錳,銅,鈦等稀有金屬,足夠支援我國未來幾十年的發展所需。
但是這一處寶藏,卻因為我們深海施工和開採技術的弱勢,差一點就與我們失之交臂!直到半個月之前,15220聯合施工隊引入了一款完全由我國正信集團研發並享有全部智慧財產權的高科技裝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