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319章 郭民居家挖山記

但從他的經歷來看,他應當出生在明末。最初是個小兵,隨軍在湖北征討李來亨時,立下大功升為把總。這應該是康熙三年的事情。十年後,吳三桂叛亂成為他展示軍事才能的舞臺。康熙十三年(1674),王輔臣響應吳三桂反清,潘育龍參與了一系列的平叛戰鬥,從甘肅平涼一直打到雲南曲靖。康熙二十七年,升任肅州副將。潘育龍征戰一生,最為精彩的戰鬥則是隨康熙皇帝的西征。這次戰役發生在康熙三十五年(1696年),清軍三路出擊,陝甘精銳為西路,主帥是費揚古、孫思克二人,西路的主要任務是截斷噶爾丹。這是奉皇帝之命興建的牌坊,所以上書“敕建”。豎式“敕建”匾額有“輸中閫外”、“恩榮”、“封褒”、“盡銳爭先”幾幅匾額。在牌坊中間的柱子上有一副楹聯:“千里山川須在目,一軍甘苦務同心。”這確實是這位名將一生的寫照。

1936年9月,彭德懷率領西方野戰軍(紅一方面軍)完成了策應紅二、四方面軍北上實現三大主力紅軍會師的偉大使命。1936年10月,陳昌浩、徐向前、李先念等紅軍將領奉命執行寧夏戰役計劃,帶領以紅四方面軍為主體的中國工農紅軍渡過黃河。在渡河的部隊有紅四方面軍三十軍、九軍、五軍和總指揮部、總直屬隊共餘人。三十軍88師263團為渡河前衛團,於1936年10月25日凌晨在虎豹口成功渡過黃河;九軍和總指揮部總直屬隊緊跟其後,在10月27日凌晨渡過黃河。由於軍情發生變化,五軍於10月30日凌晨在距離虎豹口下游二十多公里處的三角城渡河。紅軍雖然在靖遠境內的兩個渡口渡過黃河,但渡河後的行軍路線都經過吳家川進入河西走廊,於1936年11月11日組建成為中國工農紅軍西路軍。

畢竟出門打工掙錢的人心裡沒有旅遊的心情和心態,但為了不掃胡老師的興,只好跟著去了,一個沒有文化的人對歷史文化不敢興趣,況且人的生存第一要務就是吃飽穿暖,目前是自己一個人吃飽穿暖了,但是不能忘記了遠方還有一個“家”——一個貧困的處於水深火熱之中的家,在等待著他掙到錢以後回去決絕衣食困難。

郭民辭別胡老師的熱情去虎豹溝修臨時公路,這條路上全部是石子和細砂,地面剛剛開掘出一米多寬,就是用鐵銑鏟著向路邊丟石子,人力車也用不上,這條路是連線虎豹溝與河靖坪的緩坡道——在現在大型機械化面前,鐵銑只能是螞蟻搬家,只能是在那裡“磨洋工”消耗體力,進度不明顯,就自行停工了,工頭按人頭每天開資二十元打發郭民走人。

已經找不到活幹的郭民就下了河靖坪的陡坡,重新回到縣城郊區溜達,希望碰碰運氣找到活幹,轉了一天也沒有找到活幹和住宿的地方,空著肚子到了萬家燈火的時候,走到一個老頭看瓜的瓜棚裡。透過聊天,知道了老頭是個單身,沒兒沒女,每年就靠種十多畝西瓜維持生活,但老人是十分熱情的,對郭民一個外地人毫不介意,給了郭民飯吃水喝,並且安排郭民睡在床上,老人坐在地上的板凳上吸菸。

郭民身上裝著掙回來的工錢,就是捨不得花一分,牢牢的用針線縫在貼身衣袋裡,賣力氣的辛苦錢是來之不易的。後來的兩天,郭民在火車站溜達再碰運氣,也沒有碰到什麼運氣——好壞運氣都沒有碰到,於是,郭民決定回家。

郭民回到暖灣村的當天,細雨綿綿的下了三天,基本上澆透了乾渴的土地,郭民趕著一對小毛驢去荒山撒播開墾後的第三年種植。

三道荒坡三道梁,耗費了郭民整整一年的時間和體力,第一茬撒下的蕎麥喜獲豐收,第二茬的胡麻、芠荄也收成不薄,今年是第三茬郭民計劃撒播小熟穀子,一則收一點穀子(秕粒的餵豬餵雞、飽粒的補充口糧)、二則給兩頭小毛驢也積攢一些飼草,荒山陡地無肥缺雨“營養”趕不上,雖然產量一年不如一年,

為您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