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想不到”郭雨天接著講——
一捆一捆的蕎麥背了十多天,自家小小的打麥場裡堆不下了,就叫了呂剛的小四輪車打碾,邊打碾邊乘風揚邊揹著倒在院子裡。山屲裡的蕎麥背完了、打麥場裡的蕎麥打碾完了、打麥場裡的顆粒也背進院子裡,院子裡堆積一座“蕎麥小山”,呂德秋甩著跛腿、欠著身子、走近蕎麥堆前瞄了一會兒說,不少於一萬斤!
那個時候每公斤蕎麥070元,留下尺度用的一半多其餘的2000公斤就賣給了糧食販子,郭雨天問蔣武慧:“你算算多少錢?”
“1400多元啦!”
“八十年代初期的1400多元相當於現在多少錢?!”郭雨天嘴裡“嘖嘖”讚歎:“讓人熱眼,後來大家都搶著開荒山,植被破壞也相當嚴重——不過,那個時候的荒山養活了我們這一代農家子弟。”。
有了錢,郭民第一理念是買兩頭毛驢耕地——種地的用品基本上購置全面了。緊接著,郭民白天種地晚上打土塊——蓋房子砌牆、箍窯用的土塊。“砰、砰、砰——”打土塊的聲音影響四鄰不能入睡,也沒有人來阻擋,大家都知道郭民要蓋新房、箍新窯了。
那個時候農家人建築就用土塊——土塊方框由兩條10公分粗60公分長的杏木或者榆木木條為主件,“主件”兩頭打方孔和開槽,為了連線木杆和擋板,兩個擋板與“主件”圍城長40公分寬20公分的土塊模型。模型後邊的“連桿”和“擋板”能夠取開,能夠“卸開”模型從事下一個土塊的操作。找一塊比模型大的堅硬東西作為“地模”把土塊模型放上去,調正放平,把提前用水調勻的黃土放進模型,先用光腳後跟踏實踏平,再用石礎砸實砸平即可,打好一個土塊需要“三鍁九礎子二十四個腳底子”——即三鐵鍁土、踏踩二十四腳、礎子打九次!
郭民找陰陽朱龐光“掐”定吉日良辰挖去一處驢圈窯蓋上房(居院子北)箍廚房窯(居院子東)和糧倉(居院子西),另一處驢圈分成豬圈和驢圈,改造成一處像模像樣的農家居所,就這樣簡單的改造花去了整整一年時間。
:()故鄉和故鄉的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