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輛黑色的小轎車滑出凝匯縣武家寺鎮政府的大門向南行駛,經過幾個村莊、拐過幾道急彎又爬上幾段陡坡,車速慢慢地降下來。
一塊大大的藍底白字牌子被一根鋼管高高地撐在路岔口邊,路牌上寫著“伏龍梁——暖灣”大小兩行字,小轎車毫不猶豫地向右一拐就駛進兩邊都是樹木的公路。
伏龍梁的脊樑上揹著一條灰色的水泥硬化路,像一條蛇一樣過溝翻山、下坡拐彎、蜿蜒而去。
這裡的伏龍梁是一座什麼樣的梁?
張委任把車開得很慢,慢到時速只有10公里/小時,幾乎與步行不相上下。這裡的路況不太熟悉,順便看看路兩邊的景色,也可以聊聊天,隨時瞭解這裡的一些情況——張委任給坐在副駕駛座位上的柳風這樣解釋,遇到路邊的高峰還把車停下來,帶著柳風一起爬上山頂——這個山頭就叫做“高高山”——柳風解釋說。
佔領“制高點”的這個山頂上立著高高的“中國移動”塔,站在塔身邊,就能夠看到伏龍梁南北兩邊遠遠近近的村落和縱縱橫橫的阡陌,鑲嵌在安安靜靜的大山褶皺裡。
站在“高高山”上,環顧四周,群山顯得十分擁擠且翠流欲滴、直達天際,腳下的各種雜草蔥蔥郁郁各盡風流,還有不知名字的野花,色彩各異大小不同,此情此景比想象的要好幾十倍。張委任突然記起清代“兩廣總督”林則徐少年時代的佳句:“海到無邊天作岸,山登絕頂我為峰”——他想到,大城市再大也沒有農村的天地大。
這個林則徐真是個英雄人物,張委任記得歷史教材上的內容,少年天賦才華橫溢,壯志雄心國家棟梁,為政清廉名流千古,如此曠達的思想和境界,也說出了瀏覽這座山峰的感慨來——張委任似乎覺得自己與古代的大人物融為一體了,也突然感到自己的思路有些“跑偏”,急忙收回視野和思緒的馳騁。
很顯然,這裡是乾旱山區,連小小的溪流也沒有,更不要說無邊的大海,可是,這裡的另一種景象就像無邊的大海——那就是一眼望不到邊的綠色,像一張毯子向四周鋪陳開去。在張委任放眼向四周望去的當初,腦海裡跳出一句“綠到無涯天作岸,身處絕頂我為峰”——他把這個時候的遐想告訴柳風,也為自己能夠更改這樣的千古詩句而暗暗自豪著。
張委任很想透過柳風瞭解一下這個叫做“伏龍梁”名字的來由,聽過“降龍伏虎”和“藏龍臥虎”,是誰用怎麼個法子“伏龍”的呢?
柳風說,說起這個名字的來源,就是一個傳說,透過這個傳說可以知道社會的不斷發展變化,雖然,這種發展變化過於緩慢——
撇開歷史記載就剩下傳說。相傳周朝周王執政時期,七雄爭霸,強大的秦國一崛而起,多次向周王問鼎,周王所管轄的地區不過才有三四十座城池,二三萬人口而已。外受敵侵擾,國力日下,周王很擔心,有一位老臣說:“臣這幾天觀察地運,有股龍氣聚於西北,望王爺派人除掉,這樣才能延長我周朝的國運。”,周王大喜,於是命令西周公前去除掉“龍氣”。西周公沿龍脈行走,走了七七四十九天才到達祖河和厲河交匯處,見有山峰左右環抱,勢若鯤鵬,西周公詫異後確定“龍氣”就在此處。忽然一日烏雲密佈電閃雷鳴,見一茅廬中有一白龍從視窗探出頭來,西周公見狀,立刻命令士兵將此廬圍住,另一士兵拿著青銅劍將白龍之首斬落於地,霎時龍血噴灑,遍山染紅,後來人們根據其山其色稱之為“桃花山”。在揮劍而下斬斷龍頭的同時,其餘龍脈相連的山霎時間煙消霧散山影凸露,一道靜臥的山脈呈現眼前,後來的人們就把這道梁命名為“伏龍梁”,也從此有了傳言說“近看桃花山,遠望伏龍梁”。
當然,伏龍梁就像一條靜臥的龍,“龍背”是揹著這條公路——是一條十分重要的通道,也是繞開驛站驛道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