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成王聞訊,便派了一個大使去交涉。
成王的照會很有名,是這麼說的──
君處北海,寡人處南海,唯是風馬牛不相及也,不虞君之涉吾地,何故?
這話說得很客氣,很委婉,很文雅,也很強硬。所謂&ldo;風&rdo;,就是雌雄相誘。動物發情時,雌性會散發特殊的氣味,像風一樣,雄性聞到就跑過去了。所以楚國的照會,翻譯過來就是:君上您住在老北邊,寡人我住在老南邊。貴我兩國相距千里,哪怕是牛和馬談戀愛,也跑不了那麼遠啊!沒有想到君上您卻大駕光臨,來到敝國,請問這是為什麼呢?
顯然,這是在譴責齊國師出無名。齊國這邊,管仲卻代桓公回答說,我們出兵,是得到了授權的。你們該進貢的茅糙沒有到位,影響了王室的祭祀,所以寡人要來徵討。昭王南巡到了漢水就沒有回去,所以寡人要來問問。
管仲的回答貌似有理,其實不然。得到授權?請問誰授的?管仲說是召公奭(召讀如紹,奭讀如是)。授權給誰?管仲說是太公望,也就是姜太公。他們是什麼時候的人?周初。此刻是什麼時候?春秋。這個授權,是不是也太久了一點?更何況,有當今天子的授權嗎?沒有。
攻打楚國的兩條理由,也站不住腳。沒錯,當時諸侯各國,名義上都對周天子有義務。楚國的義務,是進貢一種茅糙,以便祭祀的時候用來濾酒。這種茅糙很久沒有進貢,大約是可能的。但在春秋時期,許多諸侯都不怎麼把天子當回事,這種事情也多了去,憑什麼專拿楚國開刀?至於周昭王,是西周第四任天子。他南巡來到漢水時,漢水的人很討厭他,就在過河的時候給了他一隻漏船。這事早已過去三百多年,齊國現在來算什麼帳?
顯然,什麼&ldo;爾貢包茅不入&rdo;,什麼&ldo;昭王南征而不復&rdo;,都是藉口。但在外交場合,不能把話說穿。於是楚使就說:過濾紙忘了送去,這是敝國寡德之君的罪過,今後豈敢不送?至於昭王為什麼沒有回去,請問問漢水之濱好了。
這就談不攏。只能各自回去,準備打。
戰爭的準備用了兩三個月的時間。齊國的聯軍繼續前進,楚軍的統帥也來到陣前,並前去拜見齊桓公。桓公為了表示禮讓,下令聯軍從楚國的北塞陘(讀如刑,其地不詳),後退到召陵(其地亦不詳),並建議先搞一次閱兵式。
於是兩人同坐一輛戰車檢閱部隊。
退兵和閱兵,都是姿態。桓公的意思很清楚:只要承認齊國是老大,事情都好商量。因此一開始,他就先唱高調,說這次起兵不過為了兩國永遠友好。楚帥也放低身段,說那正是寡君的願望。但,當桓公耀武揚威,聲稱&ldo;以此眾戰,誰能御之;以此攻城,何城不克&rdo;時,楚帥就寸步不讓了。
楚帥的回答不卑不亢:君上如果以德服人,請問誰敢不服?如果一定要用武力,那麼本帥也可以稟告君上,我們楚國以方城山為城牆,以漢水為護城河。貴軍雖然人多勢眾,怕是沒有用武之地。
話說到這個份上,就只能各自算帳。
齊國很清楚,楚國並不好惹。硬要開戰,至多殺敵一千自損八百,說不定還兩敗俱傷。楚國也很清楚,齊國要稱霸,是擋不住的,自己也沒資格爭,不如做個順水人情。最後,兩國簽訂盟約,各自收兵。
盟約的內容並未載入史冊,已不可考。但楚人承認對周天子負有義務,承認&ldo;貢之不入,寡君之罪也,敢不共(供)給&rdo;,尊王的目的就達到了。楚人暫時不再對鄭國死纏爛打,放慢進犯中原的步伐,攘夷的目的也算達到。方方面面都交代得過去,齊桓公當然見好就收。18
然而桓公的霸業之基,卻由此奠定。五年後,齊桓公在葵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