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光腳的不怕穿鞋的。一個人,如果原本一無所有,只要敢作敢為就可能大富大貴,誰不想賭他一把?能像馮那樣仗義,便是意外之喜。能像呂不韋那樣透過利人來利己,則要算聰明。呂不韋在邯鄲拜見異人時,話就說得非常清楚直白:在下當然要光大自己的門楣,但在下的門楣卻要靠公子的門楣才能光大,所以我們必須合作。
戰國,是趨利的時代。
這樣的時代是沒什麼道德感可言的。蘇秦甚至公開對燕易王說,臣下我不講誠信,正是王上您的福分。那些講誠信的都死守道德,誰會為王上的利益而奔走呢?
蘇秦這樣說,還真不是強詞奪理,反倒應該看作透徹通曉。事實上戰國的王侯,不少就是賭棍出身,他們在國際關係中的作為,其實難免賭徒心態。正所謂&ldo;篡盜之人,列為侯王;詐譎之國,興立為強&rdo;。12於是上流社會,棄仁義而重權謀;諸侯各國,廢禮讓而重戰爭。結果,應運而生的,是謀臣策士;平步青雲的,是地痞流氓。
這就是戰國──只講功利不講道義,只要目的不擇手段,成者王侯敗者寇,誰有權勢誰就是大爺。
戰國,是無德的時代。
沒錯,如果說春秋還只是禮樂崩壞,那麼,戰國便已是道德淪喪。這對於華夏文明,無疑是一件極其嚴重的事情。因為華夏文明的制度支援,是井田、宗法、封建、禮樂;全民共識,則是以德治國,以禮維序,以樂致和。德治是&ldo;一個中心&rdo;,禮樂是&ldo;兩個基本點&rdo;。華夏民族的核心價值觀,就體現在這一整套系統中。
然而這一整套系統,都在戰國分崩離析,而且不可能不崩潰。是啊,楚是南蠻,秦是西戎,燕是北狄,田齊和趙、魏、韓是盜篡,哪一個是姬周嫡傳、純種王族?何況就算華夏正宗,也無法抗拒三大變革:一、土地國有,按戶籍授予小農並徵收賦稅;二、諸侯兼併,國土和子民不再分封;三、中央集權,卿大夫和地方官由國王任命。也就是說,井田制廢,授田制立;封建制廢,郡縣制立;世卿制廢,官僚制立。從經濟基礎到上層建築,一切都變了。社會生活、文化心理和意識形態,豈能不變?13
基礎動搖,支柱倒塌,中國向何處去?
誰來回答中國
能回答歷史之問的,是士,也只有士。
士,是戰國舞臺的主角,正如之前的時代主人,西周是王,東周是侯,春秋中後期是大夫。於是,讓我們印象深刻的風流人物,前有武王、周公,中有齊桓、晉文,後有子產、趙鞅,他們是那些時代的代表。
戰國的歷史,卻是由士來譜寫的。
什麼是士?
士在春秋,是最低一等的貴族。前三等,是天子、諸侯、大夫。在秦漢和秦漢以後,是最高一級的平民。後三級,是農、工、商。
那麼,戰國計程車,是什麼?
精神貴族。
所謂精神貴族,就是僅僅在精神上或精神領域是貴族。根本原因,是士沒有不動產,也沒有統治權。沒有物質,便只有精神。成為精神貴族,是遲早的事。
不過既然是貴族,就該有貴族的權利和義務,也要有標識,比如體現參政權的緇冠,體現參軍權的皮冠,體現祭祀權的爵冠(爵讀如雀)。這是權利的象徵,也是身份的認同。因此,子路寧願去死,也不肯免冠。
</br>
<style type="text/css">
banners6 { width: 300px; height: 250px; }
dia (-width:350px) { banners6 { width: 336px; he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