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295章 紅色文化在故鄉(上)

四渡赤水,佔遵義,逼昆明,渡金沙江,奪瀘定橋以及翻雪山、過草地等峻險危急卻又精彩絕倫的歷史生活場景,在小說中化為鮮活生動的藝術情節,震撼人心,不僅再現了紅軍長征途中征服千難萬險的真實情景,而且揭示了紅軍內部的激烈鬥爭,從而使作品具有更深的思想內涵。長征其意義遠遠超過民族範圍。中華民族有獨一無二的兩個“萬”——萬里長城和萬里長征。萬里長征體現了人類克服困難的最高精神,是人類歷史上的奇蹟,沒有紅軍長征勝利留下的火種,也就沒有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的勝利,更沒有新中國。《地球的紅飄帶》的作者魏巍說,我是1937年盧溝橋事變以後參軍的,當時部隊裡有很多走過長征的老紅軍,我和他們朝夕相處,知道了很多有關長征的故事,這一段歷史在我心裡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後來寫聶帥(聶榮臻)回憶錄時,我擔任傳記組組長,又從他口中聽到很多相關故事,對那一段歷史越發敬佩、仰慕。

再說曾經的初中同學聽過蔣武慧講述《地球的紅飄帶》以後說,還有一本更好的書叫做《西行漫記》,在同學的幫助下,蔣武慧讀到了這本書——兩本書“一中一外”可以“中外結合”,一定程度上滿足了蔣武慧瞭解“紅色文化”的求知慾望。蔣武慧記得《西行漫記》的主要內容:《西行漫記》又名《紅星照耀中國》,是美國著名記者埃德加?斯諾的不朽經典名著。作者真實記錄了自1936年6月至10月在中國西北革命根據地(以延安為中心的陝甘寧邊區)進行實地採訪的所見所聞,向全世界真實報道了中國共產黨和中國工農紅軍以及許多紅軍領袖、紅軍將領的情況。在中華民族危急存亡的關頭,1936年6月,剛剛30歲的斯諾是到達陝甘寧邊區進行採訪的第一位外國記者。進入西北紅色根據地後,斯諾對中國人民表現出了極大的同情和敬重,毛澤東主席以博大胸懷、周恩來以熱情真誠的態度迎接這位有好奇心,尊重眼見為實、客觀公正的美國客人的到來。在長達4個多月的時間裡,斯諾對西北革命根據地和工農紅軍進行了深入的全方位的採訪,先後走訪了紅軍部隊的許多將領和普通戰士,尋訪當地百姓,對根據地的軍民生活、地方政治改革、民情風俗習慣等作了廣泛深入的調查。斯諾還多次在保安縣(今陝西志丹縣)受到毛主席的親切會見,從而使他獲得了許多關於毛澤東個人和中國共產黨以及工農紅軍的第一手珍貴資料。關於紅軍長征的介紹;對中國共產黨和紅軍主要領導人的採訪;中國共產黨的抗日政策、紅軍的軍事策略;作者的整個採訪經歷和感受等. 由於斯諾在西北紅色區域的冒險中引起的激情和對中國人民的熱愛, 全面地重現中國共產黨在長征途中真實而艱辛的歷史史實,給人鼓舞,催人奮進。透過採訪和實地瞭解,他深知中國共產黨及其領導的工農紅軍是中國人民的希望所在。因此,他撰寫了大量關於中國共產黨和紅軍的報道,密密麻麻寫滿了14個筆記本。當年10月底,斯諾帶著他的採訪資料、膠捲和照片,從陝北迴到北平,經過幾個月的埋頭寫作,將令人大開眼界的故事講述給新聞界,出版了著名的《紅星照耀中國》(中文譯名為《西行漫記》),讓世界第一次看到了中國共產黨、中國紅軍和革命根據地的真實面貌。斯諾用毋庸置疑的事實向世界宣告:中國共產黨及其領導的革命事業猶如一顆閃亮的紅星,不僅照耀著中國的西北,而且必將照耀全中國,照耀全世界。

今天的蔣武慧在此時此刻沒有了更多的語言交流和演講,聽著柳風的詩朗誦,覺得最大的收穫不是知道了柳風在學習寫歌詞的過程中,也學會了寫歌詞一樣的詩歌,還有一點就是了解到了“祖厲縣的無限風光”,並且激發了她的好奇心和欲知感,思考著,一定要在這個國慶節擠出一天半日的時間,瞭解一下“祖厲縣的核心文化”,特別是“紅色文化”的豐富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