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上的貢獻更大。”
“深有同感!回去我也要寫奏章,越早讓聖上了解就越好,誰知道江南世家門閥和遍佈朝野的東林黨又會使出什麼奸計。”
吳景賢第一個附和徐弘基的看法。
隆平侯和忻城伯也表示,回去後立即書寫奏摺上報皇帝,朱道臨繼續喝悶酒,似乎不屑於任何分辨。
######
上元碼頭百貨商行是一座長50米、寬15米的連體騎樓式建築,青磚灰瓦上下兩層,背靠虎山莊園的交通主幹道,面向300米長寬的民用碼頭,邊上就是進出碼頭的寬闊通道口,進進出出都得經過這裡。
這座堅固高大的建築原本是為港區公事房修建的,無奈上元港建成之後,幾大工坊所需原料和造出的產品大多透過碼頭進出,每日有大量船隻運來各大工坊急需的生鐵、雜銅、錫錠、鉛鋅、木材、皮貨等原料,還有上萬工匠和3萬多家屬需要的柴米油鹽,上元港的繁榮期因此而提前到來。
由於開春時節雨水較多,緊靠造船作坊的碼頭專用倉庫尚未建成,這座漂亮的騎樓底層就成了臨時週轉倉庫。
碼頭專用倉庫區竣工後,商業總管馮升泰覺得這座寬大建築用來做辦公樓實在浪費,徵得朱道臨同意後,馮升泰和上元港總管玉涵道長及趙訓庭等人共同制定改造方案,港區管理的公事房搬到了庫區門外那排剛落成的門市裡。
馮升泰用半個月時間,將這座50米長的兩層騎樓改建為寬闊氣派的百貨商行,並與金陵百貨業巨頭“聯合大商鋪”和大糧商嚴氏家族簽訂長期供銷合約,從上千種日用商品和糧油食品中精選100種長期經營,增設天樞閣外貿商品銷售專區,嚮往來商人、虎山莊園的工匠和家屬出售。
但開張的第一天,百貨商行出售的不是日用百貨和糧油食品,而是“天工商貿股份公司”的股權證。
印製精美的50萬張股權憑證使用雙色套印技術,擁有難以仿造的防偽標識和拼音加阿拉伯數字編號,正面是“天工商貿股份公司”的名號和三桅大帆船圖案,北面印有公司簡介和股東權益條款,每張價值1兩銀子。
結果,發售不到五天就被往來客商和各大工坊工匠搶購一空,上元碼頭百貨商行的名聲也隨之一炮打響。
碼頭百貨商行經營的商鋪檔次較高,物美價廉,加上有天樞閣的精美商品做招牌,很快便打響了名聲,成為相對富裕的來往客商和虎山莊園工匠家屬的首選購物之所,樓上自然也成了“天工商貿股份公司”辦公之所。
原本四處分散的公事房、商務洽談室和賬房等等,終於能集中到一起辦公。(未完待續。。)
第二六四章 拼的就是時間
崇禎五年,七月三十,清晨。
《江南時報》的糧食與海貿特刊發行上市,不到兩個小時便引發全城轟動,數以萬計備受高漲糧價折磨的民眾湧向金川橋北的三岔路口和上元碼頭,爭相搶購價格低廉的玉米、稻米和麵粉。
早有準備的紫陽觀和上元碼頭派出上千名護衛,用鐵皮喇叭大聲引導手拿布袋、肩挑籮筐,爭相擁來的民眾,有序地進入木柵欄圍起來的多條通道。
三岔口百貨商行前方和上元碼頭上,到處是人頭攢動,熙熙攘攘,緊張焦急的議論聲和買到糧食的歡笑聲,不絕於耳。
朱道臨在12名騎兵親衛護衛下,一早離開魏國公的瞻園,乘坐馬車,由金川門出城,剛過金川橋就被數萬爭先恐後的民眾和各種牛車、馬車、手推車給堵住了,只能吩咐駕車的親衛折而向西,順著河岸,穿過正在即將展開大規模建設的空曠地,一路顛簸,繞過三個大小水塘,進入造船作坊側門,很快被前來巡視的大總管趙訓庭給攔了下來。
“將軍,前面也出不去了……三百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