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並且拆除了所有的魚雷發射裝備。”
這些東西幾乎都是公開的東西並不涉及機密,所以張友和沒有多少隱瞞的意思。
“增加防空武器這個可以理解,但為什麼要拆除魚雷發射裝置呢?”伊藤智二感覺心在滴血。
就像是千葉太郎所說的,“長門”級戰列艦是日本所有軍工人員心血的結晶,現在被蘭芳人改的七零八落,伊藤智二確實感覺是明珠暗投。
一直以來,小日本個子雖小,但一直在追求各種“大”,海軍戰艦的噸位要大,主炮的口徑要大,魚雷發射裝置的口徑也要大,日本人對於“大”的追求已經到了變態的程度。
就在“海參崴”號設計之初,日本人在“海參崴”號戰列艦兩舷分別佈置了8具魚雷發射管。其中4具水上的佈置在2號煙囪左右,4具水下佈置在1號,4號炮塔後方。
這麼多的魚雷發射管,肯定也要攜帶相應的魚雷,不僅增加了“海參崴”的自重,同時也要增加相應的人手,卻沒有絲毫的戰鬥力,於是當“海參崴”號抵達金蘭灣造船廠之後,金蘭灣造船廠進行的第一個改進就是拆除所有的魚雷發射裝備。
至於增加防空武器,這一點很好理解,也不僅僅是蘭芳海軍在這麼做,幾乎全世界的海軍都在金蘭灣戰役和寧北港戰役之後進行大規模改裝,改裝的主要方向就是戰艦的防空系統。
金蘭灣戰役和寧北港戰役給人的印象實在是太深刻,魚雷機的出現,改變了海戰的傳統方式,英美等國不僅對現有戰艦的防空系統進行改裝,同時也在全力研究改進魚雷機和飛機母艦,力爭趕超蘭芳,成為全世界第一空軍大國。
這算是金蘭灣戰役和寧北港戰役的副作用之一,不過從人類總體程序上看,這確實是件好事,因為現在全世界都走在正確的道路上,雖然戰列艦仍然被認為是決定海戰的關鍵力量,但和另一個時空的二十世紀二十年代相比,飛機的重要性大大增加,再也不是可有可無的附屬物。
“在未來戰爭中,魚雷能起到的作用越來越小,戰列艦和飛機母艦將成為戰場上的主宰,想想看吧,不管是吧魚雷安裝到戰列艦上還是安裝到驅逐艦上,他們還沒有進入射程範圍,就已經被對方的艦炮和飛機摧毀,這麼看起來,還要魚雷做什麼呢?”張友和解釋的很詳細。
“怎麼可能會沒用呢?我們可以研究射程更長的魚雷,魚雷一樣會成為軍艦的噩夢!”千葉太郎脫口而出,成功贏得伊藤智二的怒視。
對此張友和只是微微一笑,並不放在心上。
日本現在不允許保留軍艦,所以日本人就算是研究出更好的魚雷,也沒有用武之地。
而同時,蘭芳的科研部門也在研究魚雷而且進展順利,已經突破了好幾個技術難點,假以時日,蘭芳的魚雷肯定會更上一層樓。
不過這些東西,張友和就沒有必要向伊藤智二解釋,新式魚雷的資料屬於保密範疇,伊藤智二他們永遠也無法達到接觸這些核心科技的級別。
聽完張友和的解釋,伊藤智二也沒了追問的心思。
如果從傳統科技層面,蘭芳的技術底蘊或許確實不如日本人深厚,但如果從對新技術的應用和對戰術的理解上,日本人無疑要差出蘭芳一大截,這一點是毫無疑問的,從蘭芳和日本這場戰爭的結果就能看出來,日本幾乎是毫無還手之力,就被蘭芳打得滿頭是包。
“而且我們目前的建造方法是分段建造,更多的應用模組化設計,比如‘海參崴’號這樣的戰列艦,如果是我們蘭芳來建造,那麼最多一年,‘海參崴’號就能下水,根本不需要兩三年時間。”張友和有意無意的顯擺。
分段製造法,這並不是秘密,美國人目前正在應用,否則在世界大戰期間,美國人也無法完成一艘戰艦從鋪設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