確實是山雨欲來。
甚至都沒到明天。
當天晚上,事情的前因後果就被髮到了網站上。
雖然用的語氣還是“記者採訪到”,但整體的新聞稿件顯然是早就已經寫好了,每一個字,每一句措辭都挑不出任何毛病的那種。
“記者採訪了相關單位。”
“瞭解到在拍攝《金陵十三釵》時,新畫面存在瞞報行為。”
“進行調查瞭解。”
“證據屬實。”
“對自己違法偷稅逃稅行為供認不諱。”
“該行為違反了相關法規。”
“依據法律做出處罰。”
“責令限期繳清稅款……”
整篇稿件都很官方,但敘述的事情也只有一個。
《金陵十三釵》時,該公司存在的所謂違法違規事情就是植入廣告,廣告商提供陰陽合同後,張維平被舉報,帶走調查。同時不僅僅是《金陵》,連帶著《三槍》等等,包括這些年的收入之類的,全都查了個底朝天。
然後……
有觀眾就納悶了。
《金陵》裡面有植入廣告?
我們怎麼不記得了?
於是,把《金陵》翻出來看了一遍。
找遍全片,都沒發現一個可以定義為“植入廣告”的畫面。
那麼……
問題來了。
現在沒有。
當初在影院看的時候也沒看到。
植入片段去哪了?
張導……給刪了?
然後……也不知道是哪位牛人,翻到了張導在宣傳《金陵》期間的一個訪問片段。
媒體詢問《金陵》的定義是商業片麼?
而張導的回答是:
“一部電影不應該被如此輕率的做出定義。電影,就是電影。如果是一個闔家歡樂的片子,可以讓大家在電影院裡輕鬆的度過2個小時。而如果是嚴肅題材,那麼它會在某些角度,起到一些電影本身之外的作用。而對待這種題材的電影,身為導演,我們要用最樸實、樸素、真誠的心態,把故事交給觀眾。要具備嚴肅性,甚至可能要杜絕一些司空見慣的商業手段。本著最嚴肅認真的心態,呈現給觀眾。這點是不能妥協的!任何人都不行!”
這採訪在《金陵》宣傳期間,其實都談不上什麼話題。
因為……本該如此。
有些事情,可以開玩笑。
但有些事情開不得玩笑嘛。
這個道理大家都懂。
但……時過境遷,當年的採訪片段,如今在這個節骨眼被挖出來後……
這閱讀理解就很好做了。
張導所謂的“不妥協”暗指什麼,簡直一清二楚。
全篇《金陵》沒廣告。
張導又“不妥協”。
這是為什麼捏?
答案不言自明。
他早就知道了,只是不說而已。
但……顯而易見,在植入廣告這種事情上。
他堅定不移的選擇了no。
……
“哈~”
許鑫看著已經衝上了熱搜第一的話題裡,關於老頭的採訪切片,對同樣在吃瓜的妻子說道:
“和我預料的差不多。”
“嗯。”
楊蜜微微點頭:
“接下來,張導只需要沉默就好了。”
“嗯……呼。”
他直接退出了微博,輕舒了一口氣。
這個話題,已經沒必要關注了。
孰是孰非,隨著時間的發酵,在真相趨於明朗的節骨眼上,已經有了論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