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情說到這裡,我們還得先說說華盛的前世今生,和發生產權糾紛的前因後果。
沈宏發是新都最早辭職下海的那批敢於吃螃蟹的人之一。他的經歷,在新都成為了一個傳奇。
1979年,沈宏發從華南工學院自動化系本科畢業。分配到當時人人嚮往的新都市電子進出口公司任職,當時的情況,,一窮二白,百業待興。也正是這一年,我們的偉人提出了改革開放。
電子進出口公司,雖說是進出口。實際上進口的多,出口的幾乎是一片空白。
但沈宏發是一個有抱負的人。他認為他們這些學習應用科學的人才,終於等到了一次千載難逢的機會,可以在這個改革開放的大舞臺上,大顯身手、大展拳腳了。
在電子進出口公司,他雖然有一份別人都向往的安穩而又清閒的工作。
但太平凡的朝九晚五。對他來說,完全沒有挑戰性,甚至都有些枯燥乏味。要是每個人都樂於清貧,那麼這個社會也就很難有太大進步。
於是他主動要求去進出口公司下屬的華新電子廠。當時的華新電子廠還很小。小得只能以作坊來形容。在當時工人文化普遍較低的情況下。華南理工學院自動化的專業這個明晃晃的金字招牌幫了他很大的忙。
於是他輕而易舉地從一名普通的工人幹到了車間主任。又很快坐上了副廠長的位置。成了這個電子廠的技術中堅。但顯然,他的抱負不限於做一個普通的副廠長,或是一名出色的技術員。他想成為的是一名企業家。他想著要改變電子進出口公司只進不出的局面。
是的不限於此。他還覺得目前的電子技術還有很大的提升空間。還有很多未被發現的新技術。而電子技術則是科技的重要領域。他要去改變,他需要去改變。
又過了幾年,改革的號角吹遍了神州大地的的各大城市。一直潛藏在他心裡的那絲慾望終於爆發。他決定辭職下海。這是一個千載難逢的機會。生長在這個時代,就要去改變這個時代。他當時還特意給新都市進出口公司,新都市市主要領導各寫了一封言辭懇切的辭職信。市領導倒是沒把這事放在心上,一個企業職工,辭就辭吧。想坐這個位置的人多得排隊呢!再說當時停薪留職下海經商的人也多,既然是開放,就給個機會他們去闖蕩。
但當時的華新電子廠的領導層卻不願他辭職。因為他當時可是技術中堅。他一走,對華新廠來說就是一大損失,主管華新的廠長為了難為他,想讓他知難而退,於是給他留了個條件,你辭職可以,但需要交一萬塊的辭退費用。
沈宏發當時的月工資只有四十五塊。一萬塊相當於他兩年多的工資,但他去意已決。於是只得寫了一張一萬塊的欠條。然後義無反顧地離開了華新電子廠。
辭職以後他馬上東挪西借的四處籌錢,當時的環境,人們並沒有多少結餘。好不容易借來了9000塊錢。租了一間400平方的廠房。註冊了華盛電子廠。就離華新電子廠不遠。專做來料加工,組裝收音機、錄音機等家電產品。這就是華盛集團的前身。
當時,改革還帶著很多爭論,並在爭論中不斷完善中,是該姓資還是姓社。是當時爭論最多的主要話題。國家還沒有完全放開私人辦企業的政策,私人經營的的企業只能算是個體戶。招工不能超過8個人。這就讓當時野心勃勃的沈宏發犯難了。
8個人,搞來料加工。這每天能出多少貨?這可不是他心中所想的樣子。這點貨,供應一個小賣部還差不多。
於是他又想到了當初不想他離廠的華新電子廠。並說服主管領導再借給他三萬塊錢,買一些必要的裝置。並把剛剛自己註冊的華盛電子掛靠到了華新電子廠的名下。並約定了利息,如果一年之後本息沒還清。那華盛的所有資產都屬於華新電子廠。沈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