軒當即決定拿出在英國賣出電影複製的兩千英鎊給這些人改善生活。
相當於國內的一萬五千銀元了,這可是一筆不小的資金。雖然不能徹底改善他們的生活,也能暫時解決一些實際的困難。
這個舉動獲得了在法留學生的熱烈歡迎。
林子軒只是做一點力所能及的事情罷了,他也無力改變這些人在法國的境遇。
和以往他看到的留學生不同,那些人要麼是官費留學,要麼家境殷實,根本不用擔心錢的問題,他在美國留學兩年花了上萬銀元。
這批勤工儉學的留學生大多是普通家庭出身,沒有大學接收,也得不到家裡的救濟,只能依靠自己打工生活。
但正因為有了這段艱苦的法蘭西歲月,造就了一批堅定的革命者。
法國一向有革命的傳統,包括1794年的法國大革命和1871年的巴黎公社。
在這樣一個國度裡,各種社會思潮氾濫,不可避免的影響到前來巴黎求學的中國學生。
他們在法國的工廠打工,忍受著資產階級的剝削,極為痛恨資產階級制度,於是就容易接受革命理念和馬克思主義。
這或許是法國政府和蔡元賠等人沒想到的事情,他們無意間造就了一批革命鬥士。
在華僑協社院子裡的草坪上,林子軒看到人群中不少似曾相識的面孔,這些人回國之後投身到革命的洪流之中,改變了中國的面貌。
想想都讓人感慨萬千。
“林先生,說些什麼吧。”那位四川口音的青年提議道。
這時候,林子軒已經猜到這位青年的身份。
此人是留法學生中一個團體的骨幹成員,在五卅慘案後,他在巴黎組織和參與了一系列大規模的遊行聲援活動。
在後世,更是改變了整個中國的人物。
林子軒想了想,就把在美國提出的“中國夢”和在英國對五卅慘案的演講結合起來。
他認為中國已經到了一個關鍵的歷史轉折點,中國民眾發出了沉默已久的怒吼,中國的反帝反封建鬥爭達到了**,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即將開始。
這一切都要從我們這一代人做起。
他希望在法的留學生能夠回到中國,參與到這場轟轟烈烈的社會大變革之中。
最後,不知道誰先唱起了那首《我的中國心》,這首愛國歌曲在留學生中廣為流傳。
這批留法學生差不多是1920年前後來到法國,五年時間過去了,他們在法國經受了諸多苦難,更為想念祖國和家人。
“河山只在我夢縈,祖國已多年未親近,可是不管怎樣也改變不了,我的中國心……”
當林子軒在法國的時候,國內的思想界展開了一場有關“聯俄仇俄”的大討論。
這件事的發起人正是回到中國的徐至摩,他那篇講述蘇聯境況的《歐遊漫錄》成為了這次大討論的引子。
1925年10月,徐至摩接任了《晨報》副刊的主編工作。
一場關於“聯俄仇俄”的大討論就在徐至摩與劉勉濟的發起和組織下展開了。
由於這場討論所探討的是中國將來的國運問題,所以引來大量思想和文化界名人先後加入其中,表達自己對蘇俄問題的認識。(未完待續。)
第二百九十二章 戲夢巴黎
中國應不應該和蘇聯聯合這個話題自從蘇聯建國以來就存在,這是因為中國人在蘇聯那裡看到了另一條可行的道路。
特別是孫仲山宣佈和蘇聯聯合後,爭論就一直沒有停息過。
3月份,孫仲山去世,這種爭論愈發的激烈,林子軒曾寫文章讓雙方冷靜。
到了10月份,聯俄仇俄的話題來了一次大爆發,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