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年,很多代大才的大智慧積累的成果,直接拿過來用剛好。
馮瑞科指著上面的各種符號,一一給大家解釋。
他們每個人提出一些生僻字,都能用上面的聲母和韻母拼寫出來,讓他們大為神奇;
幾乎半個時辰後,他們才重新落座,對著馮瑞科讚歎道:
“大人,我如今才知道,世上真有生而知之者,想必就是你這等人吧。”
“眾位先生過譽了,後續的官話注音,還需眾位群策群力,擬定一個發音標準,並在國文教科書上體現。”
馮瑞科心裡相當慚愧,這可不是他的功勞。
“目前官話分為北京音和南京音,不知大人傾向採用哪種作為官話?”魏源問道;
這就到了馮瑞科的知識盲區了,他問道:“不知兩種音有何區別?”
在眾位博學者的介紹下,馮瑞科才知道:
在南北朝時期,因為衣冠南渡,洛陽雅音和吳音融合而成的金陵音。
明朝立國後,鑑於中原地區更多融合了北方少數民族,就以金陵音演化而來的南京音為基礎音系確立官話;
這便是通行直至這個時代的南京官話。
永樂皇帝遷都北京,北京官話也逐漸產生;
明代北京話是在北平話的基礎上,和移居北京的南京移民的南京話融合後形成;
在整個明代,通行南京官話,北京官話範圍小、地位低。
清朝雍正皇帝,從官方上確立以北京官話為國語正音,受到滿語影響的北京官話,地位迅速抬升。
到現在,北京官話的影響力逐漸趕上南京官話;
另一個時空的歷史上,北洋政府時期以北京話為基礎確立國語,南京官話就在民國時期逐漸退出歷史舞臺。
馮瑞科想了想,如果按照他自己的習慣,當然是北京話最方便(普通話);
但是不同時代有不同的情況,還是要看這個時代的文人怎麼決定。
於是馮瑞科問道:“眾位先生以為呢?”
魏源作為學識淵博,見多識廣的人,思考片刻,說道:
“目前大清十九省之中,除廣、福、臺而外,其餘十六省,包括廣大的西南地區,語言大多靠近南腔。”
“南京地處南北交匯,北方人南方人學起來都較簡便,當以南京音為宜。”
其他人也紛紛點頭,在座的人,大多屬於馮瑞科從江浙和兩廣招募而來,當然偏向於南京音。
當然,魏源所說也頗為合理。
於是,馮瑞科拍板道:
“就以南京音為準,還需辛苦眾位先生為其注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