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麼樣?”
像美國,歐洲移民到美國的最大支出就是移民船費,成本也高,他們人口也少;
但是對於馮瑞科來說,這些都不是事兒,他準備給所有移民免費,誰讓他有最大的作弊器呢。
葉靄亭考慮了一下,略微點頭,說道:“如果一戶六口人,有蒸汽耕地機的情況下,150畝也能耕種。”
“好,你是大管家,這方面多考慮利弊;但土地放心,不夠我們就去增加,我們所處的這片大陸,土地多的是。”
馮瑞科擔心他不知道整個南美洲的情況,而限制了他的思維。
“天養,放心,這一年來,我也是學習了很多的,可不是當初的我。”
大方向定了後,馮瑞科就和眾人商議,怎麼分配土地,是出售、還是免費分配等方方面面進行討論;
葉靄亭繼續說道:“天養,我覺得不能免費分配;雖然我知道土地很多,但如果後續我們土地依然不夠,後來的移民怎麼辦,怎麼保證公平?”
“另外,我們一直沒有創收途徑,都是在支出,支出的費用怎麼回收迴圈再利用?”
葉藹亭雖然二十來歲,比較年輕,但畢竟跟隨兩廣總督葉名琛多年,這些方面比較有經驗,看問題比較長遠;
“但是新移民過來都沒有錢財,怎麼購買土地?獲得土地後,開發、建房、買農具等等都需要錢。”陳典拱說道,他站在移民的角度考慮問題。
,!
“那就可以先免費領取,在接下來的幾年中,需要繳納齊費用後,才可以領取地契。而且,新移民如果是老移民的家屬,可以直接投奔老移民。如果是無法投奔,可以先在農場各工作場地工作一年半載,就有財力發展了。”
葉藹亭腦子反應很快,迅速給出了方案,馮瑞科覺得他說的很合理。
“那是按戶分配,還是按成丁分配?”馮瑞科又提出一個問題,以供大家討論。
中國古代,大多統計人口方法,都是丁口或者戶;
黃坤生這時候說道:“會首,我建議還是以戶為根據,中國幾千年都是將土地掛在戶主名下;成丁即可立戶。”
馮瑞科愛好歷史,但也只偏向於一些大的歷史事件等,對於古代的制度方面,知之不詳。
於是,他問道:“多少歲算是成丁?”
黃坤生作為童生功名獲得者,信手拈來:“隋時二十一歲成丁,唐時為二十三歲,宋是二十歲為丁,明清兩代均將成丁年齡定在16歲。”
“嗯,那就把成丁的標準降低一點,18歲吧,出生之日起算,週歲。”馮瑞科一錘定音,詳細細節後續再製定。
“那就每戶150畝?”陳典拱問道,他從小的願望,就是希望家裡能有自己的土地。
“每戶150畝吧,不夠分的話,我們的軍隊會為移民獲得更多土地的。軍隊的軍功還有額外土地,這個以後詳談。”
土地面積,馮瑞科直接定了,每戶土地多一點,以後家裡孩子多了,才能養活。而且土地太小,不太適合未來機械化作業。
也不宜過大,目前以家庭成員為主要勞動力的農場,過大經營有難度;如果以後所有環節都機械化了,家裡有小孩成年,還可以繼續單獨分出去立戶,面積自然增大。
馮瑞科想的是,以後移民到了後,先到藍田墾牧公司工作一段時間;
熟悉環境或參與工作後,有了收入積累,就可以購買自己的土地。
“好,土地方面就按大家定好的方法來,為了彌補大家購買土地的花費,每戶給予150畝永久免交農稅的額度。”
“天養,這……”
這下,大家吃驚了, 種地納糧,是中國幾千年不變的古規,這不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