擦力等非常小,使能量轉化效率大幅提高;
另外,鍋爐用高強度合金打造、一些配件都用鋁合金打造,不影響堅固的同時,又重量大減;
有了蒸汽機,接下來就是怎麼組合成耕地機,他有點遺憾,自己以前為啥沒有學機械設計專業。
“搜尋記憶中,耕地機的資料。”
他將曾經看到過的蒸汽耕地機的記憶調出來,看著清晰的圖片和構造,如法炮製,勉強設計出了一種簡易耕地機;
給蒸汽機加上四個金屬輪轂,外面附上一層橡膠;後面用鐵鏈連線上整合有數個或者數十個鏵犁的平臺;
平臺兩邊都有鏵犁,平臺上站立數人,來控制鏵犁;平臺底部數個小型輪胎。
馮瑞科設計的這種,鏵犁平臺雖然上需要人力來控制每個鏵犁,但是耕地效率,比人工要提升數十倍不止。
看著自己鼓搗出的耕地機,感覺已經領先這個世界幾十年,目前完全夠用。
他讓智慧機器人將這臺機器搬運到地下室裡,並駕駛到莊園廣場上。
1853年4月30日,第一臺耕地機面世;
周圍的工人看到這群戴面具的人,時不時從外面運送物資過來,也都習以為常,以前的步槍、手槍都是他們運進來的。
不過今天運送進來的耕地器,體型巨大,他們非常好奇,都過來圍觀。
,!
“天養,這是什麼機器,後面竟然有鏵犁,是用來耕地的嗎?”面對新事物,葉藹亭永遠是第一個充滿好奇和求知慾的。
“嗯,你猜對了,這是向洋人購買的耕地機,咱們去試試耕地效果。”馮瑞科現在對於出現的物品,都直接說是洋人生產的。
“天養,真的嗎?竟然還有可以耕地的機器,那可真是省大力氣了。”
陳典拱這時候,也帶著剛晨練完畢的護衛隊走了過來,大夥兒圍著摸摸、敲敲,嘖嘖稱奇。
“真漂亮。”
“走,大家,咱們現在就去外面農田裡試試。”
眾人說走就走,開啟閥門,加上煤炭,蒸汽機車牽引著鏵犁平臺,來到一片草地;
“來幾個人,上平臺,和我一樣將這個把手向上推!”
只見馮瑞科手上,將一個長長的槓桿向上一推,兩個鏵犁刀片就深入土裡;
平臺上有十五個這樣的槓桿,靠十五個人控制,合計三十個鏵犁,一次性可以耕地15米寬。
看著陳典拱、葉靄亭、林虎等人都好奇的上了平臺,學他一樣操作後;
“啟動,出發。”
他一聲令下,蒸汽機車牽引著平臺向前行進,在超大馬力的動力帶動下,土地被輕鬆的翻耕。
“哇,這、這……”
大夥兒都被這驚人的效率給震驚了。
蒸汽機車以差不多一米每秒的速度緩慢向前,約合時速4公里。
這樣計算下來,一畝地不到一分鐘時間;
一個小時耕地面積:60畝-90畝;一天工作10小時,除去中間加煤、換向等消耗的時間,一天至少能耕地五百畝以上。
當然這是指翻耕成熟的土地,若是開荒,可能會慢一些。
陳典拱興奮的說道:“天養,這耕地真是快,如此一天開墾的耕地,就能趕上我們幾百人這段時間開墾的總量。”
中國人幾千年來都是農耕文明,突然有這麼巨大的效率,他們感覺自己幾十年的認知都被顛覆;
葉藹亭也激動的說道:“如果我們有很多臺這樣的機器,以後都不用擔心耕地,也不用擔心糧食了。”
葉藹亭作為農場的大管家,耕地的開墾需要消耗太多的人力,一直是他的心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