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像豆子發芽一樣的標記,那是半句話的意思,表示這裡需要停頓一下,前一句話和後一句話表示這句話的一部分,組合在一起才是一句完整的話。”
“而圓圈,說明這句話說完了,跟後面的字不再相關,明白了嗎?”
這個意思簡單,學生們一聽就明白了:“明白。”
葉桑繼續說:“人之初,性本善這句話的意思是:每個人生命剛開始的時候,也就是剛出生的時候,本性都是善良的。”
“人之初的意思就是人剛剛生下來的意思,“人”就是指我們,我們就是人,中間的“之”可以理解為“的”,沒有很特別的意思,第三個字“初”,意思是剛開始的意思……”
葉桑講得非常詳細,沒有做過老師,她需要摸索,儘量把東西講明白。
第一句話講解完,葉桑問:“大家聽懂了嗎?”
“聽懂了。”至於記沒記住得第二天才知道。
葉桑繼續講第二句……
第一堂課沒有講多少內容,需要給大家一個適應的過程,她只講了前面十句話。
不過講完已經四十分鐘了,葉桑看了看商城上的時間,沒想到認真上課,時間過得這麼快。
葉桑站在講臺上,對大家說道:“我給你們朗讀三遍,三遍之後,一會兒我叫一個人來朗讀一下。”
接著教室裡迴盪起葉桑清脆悅耳的聲音。
葉桑連續讀了三遍,然後緊張的時刻到來了:“有沒有自願來讀的?”
“我來!”羲勇敢地舉了手。
葉桑笑著點頭:“你讀吧。”
羲磕磕碰碰地讀了起來:“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習相遠……”後面的就讀得磕碰了,但令葉桑高興的是,發音準了。
“大家鼓掌!”葉桑帶頭鼓勵羲。
羲笑了笑,跟著一起鼓掌:“不難不難,挺好讀的。”
葉桑趁機要求:“你下去還得多讀,要讀到能默寫下來。”
“默寫?”羲問道,“默寫是什麼意思?”
葉桑說道:“就是不看書也要把字給寫下來,還一個字都不能錯。”
羲苦了臉:“阿姐,這我怕是做不到。”
大家都苦了臉,他們認都不認識,怎麼可能不看書就寫下來,不可能,絕對寫不下來。
“這個不著急,以後再說。”葉桑見大家都緊繃起來,連忙給緩解大家的緊張,“現在我們先讀,熟讀了再說。”
葉桑環顧一週:“誰第二個讀?”
“我來。”花舉手。
葉桑看向花,點頭道:“讀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