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280頁

「希望能有這一日。」韓謙說道。

……

……

朱裕終究沒有進東湖城,韓謙安排一艘船送他與沈鵬、荊振追趕正透過巢湖往南淝水河而去的梁軍主力。

韓謙站在碼頭前,直到孤帆融入雲影、肉眼難辨,才請陳景舟、郭榮、溫博等人與他離開碼頭,一起乘車馬,穿過東湖城,往歷陽而去。

湖巷雖然繁榮之極,但此時的東湖城,規模還是遠不能跟金陵城相比。

不過,卻如朱裕所說,東湖有著當時大州所沒有的新氣象。

穿過寬敞的馳道,車馬在侍衛的護衛下趕往三十多里外的歷陽城。

今日乃是陳景舟、郭榮、溫博率第一批兵馬回撤棠邑,自然要擺宴接風洗塵、以慶其功,不會為朱裕的到來與離去而中斷。

歷陽還是一座夏日掩蓋在濃鬱之下的寧靜小城,所居地勢頗高,夏日的氣候也相當的乾爽,沒有江淮地區特有的悶熱潮濕,可以說是左右難得的避署之地。

除了高紹、馮繚、溫暮橋等極有限的幾人陪同韓謙趕到碼頭見朱裕一面外,歷陽城漣園裡所擺的宴席,楊欽、袁國維、趙無忌、趙啟、陳致庸、季希堯、陳濟堂、奚發以及溫佔玉、曹錕等溫氏重要人物,韓謙也將他們一併邀請過來。

掩護梁軍過境,特別是梁帝朱裕今日抵臨東湖之事,宴席上自然是絕不會信口提起,除了梁州戰事、河淮之局勢外,席間眾人所討論最多的還是淮西的民生以及入夏以來令人發愁的雨勢跟大水。

雖然說淮西新收復、新置的十餘縣,今年夏糧田稅不再減免,但田稅都截留在州縣地方。

目前諸縣都照人丁規模,呈報溝渠、道路修造等事。

特別是霍濠壽光四州,考慮到後續的戰事很可能會沿淮河兩岸發展,民戶聚居點,特別是居住條件特別簡陋、需要縣及鄉司進行補助的民戶,今年則要逐步的照防禦小隊騎兵襲擾的標準,集中修築圍屋、圍寨。

各縣及鄉司徵收上來的田稅,都要投進去做這些事,制置府也會相應的補貼一部分錢糧,維持州縣及鄉司日常的運作。

這諸多事,縣及鄉司都會儘可能的就地採購建築材料,或直接由官方出面,或鼓勵民間籌資建造各種磚窖、灰窖、伐木場等工場匠坊,並就地僱傭力工開支出去。

以工代賑並擴大地方基礎設施建設,都能叫這些地方的底層貧民生存狀況,不斷的得到改善,這是淮西將持續不懈要做下去的事情。

韓謙與陳景舟、周憚他們一直都保持密切的書信往來,會及時通報淮西近況,陳景舟在金陵事變之後,踏入淮西的機會很有限,但也極瞭解淮西的現狀。

溫博長期領兵與淮西(棠邑)對峙,對淮西的狀況就更不陌生了,但他心裡很清楚,有些事棠邑能做,壽州軍卻做不得,說到底還是雙方軍資開支的倚重物件不同。

棠邑除了商貨販售江淮及川蜀、黔中等地外,還能透過官錢局從喬陳等親近過來的大族籌集錢款,從江淮各地贖買大量的糧谷等物資,壽州軍只能透過傳統的田稅丁賦以及各種加徵的雜捐,從直接控制的民戶頭上進行盤剝。

烏金嶺一役之前,壽州軍即便依靠汴京撥給四五十萬石糧秣,所能呼叫的物資等,就已經落後棠邑一大截。

烏金嶺一役,別人或許會覺得韓謙是用險計、詐計謀功,但在溫博眼裡,即便沒有烏金嶺一役,壽州軍這兩年也很難守住巢州等地。

說過民生之後,難免還會談及溫氏族人及新編右神武軍的安置等事。

要說之前心裡還存有些顧忌,但今日見過韓謙與梁帝朱裕碼頭相見的情形,溫暮橋、溫博父子再無猶豫,當即就表態,堅決不再搞獨立山頭,確定一切要以融入棠邑軍為前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