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禁止”,他們的暴力行為往往越多。
其實,大約在4歲左右,男孩體內的睪丸素含量要高出女孩很多倍,因此,男孩總是顯得要比女孩精力充沛的多。當然,這也是男孩喜歡“暴力”的真正原因。
在這種情況下,心理學家告誡男孩的家長們:你與其禁止男孩的暴力行為,不如“鼓勵”他們的暴力行為,因為他們的過剩精力只有得到釋放之後,他們才肯靜下心來做其他的事情。
當然,心理學家所提的這一建議的可行性,是透過試驗證明過的。
在一所小學中,儘管校規明文規定,損壞校內設施以及打鬥都要受到懲罰,但那些打破教室玻璃、破壞健身器材,以及打架的行為還是屢見不鮮。其實,作案者多為男生。為了保證學校的財產以及那些男生們的安全,學校決定請心理學家來解決這一問題。
為了證明方法的有效性,心理學家決定透過試驗的方式來進行。他將這所小學分為兩個區域,並在其中一個區域內設立“打鬥區”,另一個區域還像原來一樣,用校規來約束學生們的行為。
當然,“打鬥區”內也是有規則的:在這個區域內,你可以和對方自由打鬥,但一旦對方喊“暫停”,你必須停止暴力行為。
一段時間後 ,“打鬥區”慢慢地被這個區域的男生們所接受了,每當他們與夥伴發生矛盾時,他們都會相約來“打鬥區”解決。
接下來,令人不可置信的結果發生了:在有“打鬥區”的那一區域內,到處都是和諧的景象,就是那些平時最調皮的男生,在“打鬥區”發洩完情緒之後,也能認真地聽老師講課了。但在沒有設“打鬥區”的那個區域內,破壞公物現象、打架現象,還像之前那樣頻繁。
男孩來自於一個完全不同於女孩的“星球”(10)
透過這個試驗,心理學家這樣分析說,“打鬥區”之所以能取得成功,是因為它符合那些精力過剩的男孩身體宣洩的需求。在這個“打鬥區”,他們可以在休息時盡情地喧鬧,以宣洩體內過剩的睪丸素。這樣,在上課時,他們才能坐得住,才能積極地與老師合作、配合。
當然,對於男孩的家庭教育來說,家長為男孩在家裡設立一個“打鬥區”並不現實,但家長可以為他們設立一個“宣洩區”。例如,家長可以這樣給男孩制定“宣洩區”的規則:
當你感覺很無聊時,你可以在這個區域裡大喊大叫,但你不能毀壞裡面的東西;
你可以和兄弟姐妹,或者小夥伴在裡面打鬥,但你必須注意打鬥的武器,不能過尖也不能過硬。也就是說,你可以拿枕頭當武器,但不能拿水果刀或掃把當武器;
當你和別人打鬥時,當你覺得對方的力量太大,或打鬥方式令你不能接受時,你可以喊“暫停”,當然,當對方喊“暫停”時,你也必須停止打鬥;
……
男孩就是這樣奇怪,當家長告訴他們,暴力和破壞行為是不允許的,你會發現,他們的暴力和破壞行為不但不會減少,而且還會越來越多。所以,家長試圖透過“禁止”的方法來減少男孩的暴力和破壞行為是行不通的。
當然,男孩又是規則型的動物,當他們被告知,在某些明確的規則下暴力和破壞行為是被允許的,他們肯定會在遵守規則的前提下,去釋放他們體內過剩的睪丸素。
方法二:冒險性→把男孩尋求刺激的慾望引向正途
一個10歲的小男孩講述了這樣一件事情:
平時,媽媽不允許我騎電動車,她怕我騎得太快會出事。今天,趁爸爸媽媽都不在家,我要好好地過一把騎電動車的“癮”。
說實話,這還是我第一次在大馬路上騎電動車,心裡有些緊張,但更多的還是興奮。我越興奮,電動車就騎得越快。不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