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22部分

只有15%的股份,但是按照董事會的規章,大股東有一票否決權。

也就是說,任何涉及公司股份分配的問題,都必須獲得所有大股東的支援,而融資必然影響股份分配。

下午,高峻再次否決了由h&k公司提出來的“信譽擔保貸款”融資辦法。

隨後,瓦倫區政府的代表否決了由giat集團裁員方案。

在一個又一個提議相繼被否決之後,剩下的路只有一條,即某個或者某些大股東溢價出售持有的股份。

理論上,這個大股東只能是瓦倫區政府。

很簡單,德國集團控股公司、giat集團與bae系統公司在收購fn公司股份時,跟瓦倫區政府簽署了限制協議,即只能把股份出售給瓦倫區政府,不能賣給包括其他大股東在內的第三方。

當初設定這個限制,就是要保證fn公司是比利時的資產。

其實,正是受到這個限制,d&f公司現在只是bae系統公司的代言人,並不是fn公司的大股東。

fn公司的股份依然歸bae系統公司所有,bae系統公司只是透過協議,委託d&f公司代其行使股權。

只有在fn公司的股東結構發生變化,重新修改公司規章之後,bae系統公司才能把股份轉讓給d&f公司。

按照這份具有法律約束力的協議,只有瓦倫區政府有權出售與轉讓,以及贖回其他大股東的股份。

當然,贖回價格也有限制,不能不受約束的漲價。

至於瓦倫區政府出售股份,自然不受限制,由談判決定。

唯一的限制就是,如果瓦倫區政府出售股份會產生新的大股東,那就必須獲得所有大股東的支援。

理論上,只有其他大股東有資格從瓦倫區政府購買更多的股份。

晚上,談的就是這個問題。

因為別無選擇,所以瓦倫區政府已經表明態度,可以出售持有股份,用溢價部分支付即將到期的貸款。

當然,還有幾個關鍵問題需要解決。

歸結起來,其實只有兩個。

第一,瓦倫區政府打算出售多少股份?

第二,溢價率是多少?

嚴格說來,這是一個問題,也可以說成是硬幣的兩個面。

出售股份太少,溢價率肯定會很高,等於讓出錢的大股東在沒法獲得任何實質性好處的情況下來填補fn公司的財務漏洞,也就是為其他大股東服務,因此肯定沒有哪個大股東願做冤大頭。

要把溢價率控制在較低的水準,也就是讓其他大股東覺得有利可圖,瓦倫區政府就必須轉讓足夠多的股份,必然會失去控股權,因為改變了股權結構,所以需要獲得所有大股東的支援。

顯然,擺在瓦倫區政府面前的現實極為殘酷。

要麼不賣,要麼全賣!

不賣的話,fn公司在幾個小時之後就將壽終正寢,雖然所有的大股東都將遭受巨大的損失,但是瓦倫區政府還將失去數千個就業崗位、每年上億歐元的稅收,以及這個上百年的招牌。

其實,只是第一個損失就足夠大了。

數千個就業崗位後面是數千個家庭,這些家庭總共有數萬名比利時公民,而比利時總共才1100萬人。

要是把上下游企業全都算上,那更加不得了。

賣掉fn公司,至少能夠保住這些人的飯碗,還能讓上百家有業務往來的上下游企業活下來。

只是,全賣的話,問題同樣複雜。

首先,哪個大股東有如此雄厚的實力?

其次,其他大股東會不會同意?

時間緊迫,因此在瓦倫區政府做出妥協,即表示只要能夠讓f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