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305部分

亞,當時的法國總統還是第一個訪問利比亞的西方國家元首,更是第一個接受利比亞領導人到訪。

顯然,法國人自己開啟了潘多拉的魔盒。

再往後發生的事情,也就不是什麼秘密了。

其實,從事後的角度來看,法國被美國人當成了槍使,替美國在中東地區出頭,最終惹得一身騷。

在根源上,策劃這一切的依然是美國當局,或者說美國的利益集團。

為啥?

後冷戰時代,法國與德國一直在積極推進歐洲的一體化近程,而且分工明確,法國提供政治與戰略安全保障,德國充當歐洲的經濟發動機,兩國聯手控制整個歐洲大陸,透過歐盟來實現稱霸歐洲的目的。

問題是,一個強大的歐洲會對誰構成威脅?

要知道,威脅整個西方世界的蘇聯已經消失了,剩下的俄羅斯、烏克蘭等國根本就不是歐盟的對手。

事實上,很多前蘇聯的加盟共和國還在獨立之後積極謀求成為歐盟成員國。

在那個時候,要是讓法德搞下去,歐盟不但會積極東擴,還很有可能跟俄羅斯形成某種合作關係。

為啥?

在經濟層面上,法德,特別是德國,與俄羅斯的往來非常密切。

即便到現在,德國也有接近一半的石油天然氣由俄羅斯提供。

設想,如果歐盟與俄羅斯和解,組成一個橫跨歐亞大陸的強大集團,那麼還有美國什麼事呢?

然後呢?

就是世貿大廈倒下,全球反恐戰爭打響。

經過十多年的醞釀與發酵,難民問題終於隨著葉門戰亂、利比亞內戰、敘利亞戰亂與極端組織控制中東地區爆發。

首當其衝的,就是歐盟國家。

第一個倒下的不是法國,而是英國,準確說是英國人首先反應過來,做出了退出歐盟的決定。

其實,英國人就從來沒有把自己當成歐洲人看待。

在日不落帝國時期,英國所做的一切,其實都是制衡歐洲大陸的強國,先是拿破崙建立的法蘭西第一帝國,然後是彼得大帝弄出來的沙皇俄國,最後是威廉家族的德國,以及被納粹控制的德國。

可見,英國一直身局局外,透過各種各樣的方式來制衡大陸強國。

即便到了冷戰時期,英國所扮演的角色,也更多的是在北大西洋上,阻擊紅色帝國的強大艦隊,特別是水下艦隊,因此英國在本質上跟美國更加接近,即利用較為有利的地理位置來獲取最有利的戰略環境。

從這個角度來看,英國退出歐盟,並不是什麼奇怪的事情。

冷戰期間,英國可以透過歐盟獲得歐洲大陸國家的市場,從而獲得更多的利益,而在冷戰結束之後,特別是在難民危機爆發的時候,英國得到的就不是好處,而是眾多拿著其他歐盟國家簽證的難民。

那麼,英國需要難民嗎?

從國家發展來看,法國與德國等歐洲大陸國家,在接受難民的時候,最初考慮的其實都是本國的勞動力缺口。

英國呢?

顯然不存在這個問題。

為啥?

跟法德等歐洲大陸國家相比,英國的人口結構其實要好得多,而且英國原本就是全球最大的殖民地宗主國。

也就是說,英國可以透過從前殖民地國家,也就是所謂的英聯邦國家吸收移民。

來自澳大利亞、加拿大、印度等國的移民,在很大的程度上,讓英國保持了較為理想的人口結構。

顯然,英國並不需要吸收難民來補上本國的勞動力缺口。

其實,在難民問題上的分歧,正是很多英國人在表決的時候支援脫歐的關鍵因素,甚至是主要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