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嗖嗖嗖…”
連弩極為快速射出,收割著齊軍性命。
秦軍嫻熟地操作著連弩,快速地把箭矢射出,每射出一支箭,秦兵快速轉移目標,射第二人。
在兩軍相接這短短數秒內,對於齊軍來說就是噩夢,佔據射擊絕對優勢的秦軍,快速收割著齊軍性命。
等待雙方衝近時,秦軍連弩箭矢已射得七七八八。
秦兵來不及重新把連弩掛上,扔下連弩迅速拔刀跟齊軍交戰。
按照樊噲原本預計,在跟秦軍衝鋒時,齊軍依靠戰馬衝擊力,用長度為鋼刀兩倍的短矛刺秦兵,儘量透過直刺解決秦軍,避免跟秦軍纏鬥。
但實戰情況卻不是這樣,由於秦軍小連弩連續射擊,殺傷力極大,造成了齊軍士兵的驚慌,影響了戰術技能的發揮,許多還未中箭計程車兵,在那關鍵的幾秒鐘內,沒有把作戰技能做好。
只有少部分齊兵,在跟秦軍對沖那一刻,用短矛刺中秦兵。
雙方短兵相接纏鬥起來,矛攻擊方式只能是刺,當秦軍沒有衝近時,可藉助長度獲得優勢,當雙方靠近時纏鬥,鋼刀可透過刺、砍、劃、削等方式殺敵,具有很強的靈活性,矛便處於明顯劣勢。
齊軍五千騎兵出擊,當秦軍衝近時,已被連弩射擊折損了六七成,剩下的騎兵沒堅持多久,被秦軍全部絞殺。
秦軍五千人出戰,折損了七八百人,剩餘士兵退回主力陣中。
“秦軍威武!”
“秦軍威武!”
秦軍歡呼起來。
目睹如此慘重的失敗,樊噲和齊兵們皆膽寒。
按照這樣來看,除非跟秦兵保持在弓箭射程內、連弩射程外的距離進行騎射比拼,齊軍才部落下風。
但秦軍肯定不會跟齊軍保持這個距離,肯定會全速衝近,如果齊軍同樣調轉馬頭後退,始終跟秦軍保持相應距離,以轉身的方式向秦軍射箭,而秦軍是正面射箭,轉身射擊肯定不如正面射擊方便,這同樣會處於劣勢。
況且真要這麼做,在實戰中很難達到,必須事先經過充分訓練、紀律嚴明的軍隊才有可能達到。
好在齊軍對此曾經操練過,樊噲要改變戰術,使用針對秦軍連弩作戰的戰術。
樊噲決定採用這種戰術,即使騎射比拼處於劣勢,總好過被連弩射擊,他希望仗著人數上的優勢跟秦軍打消耗,就算最後失敗了,秦軍騎兵也損失慘重,失去了再戰的能力。
對面的王威,向部下下達命令,改變原有戰法。
很快,在左腰掛連弩、右腰掛鋼刀的基礎上,後背的箭囊,改為裝弓箭的箭支,騎兵們手中都拿著弓。
王威抽出鋼刀,朗聲道:“弟兄們,擊破敵軍騎兵,就在近日,給我衝!”
全軍出戰了,萬餘名騎兵、萬餘匹戰馬,以慢速奔跑的方式,向敵軍壓了上去。
齊軍張弓搭箭,當秦軍進入射程時,雙方射箭了,互有傷亡。
齊軍射出一輪後,迅速調轉馬頭奔跑,防止秦軍過於靠近。
雙方用弓箭繼續互射,秦軍正面射箭,齊兵紛紛後背中箭。
齊軍轉身向秦軍射箭,殺傷力不如秦軍,處於劣勢。
不過,秦軍不能像剛才那樣快速地收割齊軍,同樣要付出代價。
齊軍在前面奔跑,秦軍在後面追擊,雙方在平坦的土地上奔跑騎射。
在左右兩翼,由秦勇和欒布率領的騎兵,亦跟敵軍交鋒了。
兩邊的戰局,跟正面作戰的部隊相似,首次交鋒,是以秦軍全面勝利而告終。
第二次交鋒,雙方保持距離比拼騎射。
在華北平原南部,雙方騎兵在追逐射殺著。
騎兵沿途經過一些村落,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