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51章 曹操刺董

十一月十六,晨光初照,洛陽城的朝堂上,群臣散去,王允卻站在原地,目光深邃。

他轉身對一眾大臣發出邀請:“今日是老夫的生辰,晚間敢屈眾位到舍下小酌,共慶此日。”

眾官員聞言,紛紛抱拳行禮,應道:“必來祝壽,王司徒盛情難卻啊。”

當晚,王允府邸的後堂燈火通明,絲竹之聲悠揚,公卿大臣皆至,宴會氣氛熱烈。

酒過三巡,佳餚滿桌,眾人談笑風生,卻見王允忽然站起,掩面而泣,淚水沿著他滄桑的面龐滑落。

眾官驚愕,紛紛停下手中的酒杯,一位大臣關切地問道:“王司徒貴誕,本是喜慶之事,何故發此悲聲?”

王允緩緩抬起頭,老淚縱橫,聲音哽咽:“諸位有所不知,今日並非老夫生辰,實為老夫欲與眾位一敘國事,恐董卓見疑,故託言生辰。董卓欺主弄權,社稷旦夕難保,我等身為朝臣,豈能坐視不理?”

他的話語中充滿了悲憤與無力,接著說道:“想當年高皇帝誅秦滅楚,一統天下,誰曾想今日,大漢江山竟可能喪於董卓之手。此情此景,讓老夫如何不悲?”

眾官聽罷,無不動容,原本熱鬧的宴會頓時沉寂下來,一位位大臣的眼中也泛起了淚光。

一位年長的大臣起身,正是司空楊彪。

他的聲音顫道:“王司徒所言極是,我等豈能坐視國破家亡?今日之哭,不僅是為大漢江山,也是為我等子孫後代。”

於是,眾官紛紛落淚,宴會變成了一場憂國憂民的集會。

就在這一片哀聲中,突然傳來一聲輕蔑的大笑,打破了原本沉重的氣氛。

座中一人,身著戎裝,英氣逼人,正是驍騎校尉曹操。

他撫掌大笑曰:“滿朝公卿,夜哭到明,明哭到夜,難道能把董卓哭死嗎?”

王允聞聲,怒目而視,認出是曹操,心中怒火更甚。

“曹孟德,你的祖先也曾受大漢厚恩,如今卻不思報國,反而在此譏笑我們?”

曹操聞言,神色自若,正色回應道:“司徒誤會了,我笑的不是諸位的哀傷,而是我們空有滿腔熱血,卻尋不到剷除國賊的良策。曹某雖無能,卻願意挺身而出,斬下董卓的頭顱,以正天下。”

王允聽了曹操的話,怒氣漸消,取而代之的是一種複雜的情緒。

他凝視著曹操,試圖從那雙堅定的眼神中尋找答案:“孟德,你有何良策,能救大廈於將傾?”

曹操上前一步,聲音低沉卻充滿力量:“我之所以接近董卓,正是為了尋找機會。如今他已對我放鬆警惕,我若能借得司徒的七星寶刀,便有機會一舉將董賊除去。”

王允深受感動,緊握曹操的手臂:“若孟德有此決心,實為國家之幸,百姓之福。”

他親自為曹操斟滿一杯酒,遞上前去。

曹操接過酒杯,將酒水灑於地上,立誓道:“今日我曹操在此立誓,不除董卓,誓不罷休!”

王允隨即從內室取出那把傳說中的七寶刀,慎重地交到曹操手中:“這把寶刀鋒利無比,願它能助孟德一臂之力。”

曹操將寶刀小心藏於衣內,再次飲酒後,向在場的官員們一一抱拳,然後毅然決然地離開了宴會。

眾官員相視無言,心中卻是波濤起伏,他們知道,今夜之後,或許大漢的命運將會有所改變。

翌日,陽光透過相府的朱門,灑在曹操的身上,他腰間佩著寶刀,步入府中。

他的目光堅定,步伐沉穩,彷彿帶著一股無形的殺氣。

曹操來到府中的大廳,向一位下人詢問到:“敢問丞相何在?”

下人恭敬地回答:“丞相在小閣中休息。”

曹操點了點頭,徑

為您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