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需要做搭橋了嗎?”
不是隻有三支病變需要做搭橋手術。這個患者最糟糕的地方應該不是三支病變。
回到控制室的謝婉瑩和潘世華,和其他同學站在一起繼續觀看手術間裡的手術進展。
和他們兩個剛在手術間內微調手臂需要手動不一樣,熟練的醫生現在可以操作患者躺著的術床,讓床轉動,配合操縱血管造影機的c型臂調整好投拍角度,不需手動即可改變患者體位進行多方位資訊採集。先進的醫學儀器和手術檯是大大減輕醫務人員的負擔。
導管先進入左冠狀動脈進行造影檢查。從之前主動脈竇的結構分析可以看出,實際上給心臟供血的左右冠狀動脈是主動脈的一對分支。其中左冠狀動脈是一短幹,不要小看它好像比右冠狀動脈短,但是左心室的厚度通常是比右心室厚說明左冠狀動脈的血液供應量始終需求大些。上回患者做過的手術裡頭支架安裝的左前降支,供應著左心室將近百分之五十的血量,而已說非常重要。
造影劑打進去,電腦螢幕上出現了一段血管顯影缺失,證明其支架內再狹窄了。
檢查出來的結果符合他們一幫醫學生自個兒的術前推斷呢。
馮一聰同學眉毛飛揚起來,總算自己可以高興下了,知識沒白學。
見著這個造影結果,傅昕恆告訴電話裡的徐醫生:“支架內再狹窄嚴重。”
徐醫生嚇,抽口大冷氣:怎回事?才幾個月功夫支架內全堵了?
再狹窄怎麼辦?別急。需要把患者的冠狀動脈所有情況檢查清楚了,再來做決定。
“搭橋是要做的,需要好好做下術前計劃。”傅昕恆在現場審視完患者的冠脈造影全面結果說。
今天的PCI很有意義,將給他們的外科手術提供一個非常重要的參考。至於另外一個意義應該是,發現了另一個奇葩外科生。
手術做完,靳天宇帶著方醫生走到外面給患者好友周先生解釋患者的病情:“支架內再嚴重狹窄,給他臨時做了切割球囊成形術,把支架內增生的纖維組織切掉,讓他的左冠狀動脈重新恢復供血。”
“他之前做過的支架堵了是不是上次手術沒做好的緣故?”周先生問。
有的患者家屬永遠是這樣,質疑這質疑那,喜歡先質疑起醫生。徐醫生絕對沒想到,自己為這患者忙活了半晚上,結果家屬第一個質疑是他做錯事了。
靳天宇沒有人家徐醫生那種在家屬面前說懷疑同行話的作風,給家屬說:“他術後沒有按時吃藥複查,飲食不控制,不休息,熬夜出差,喝酒抽菸,能不再狹窄嗎?裝支架不是說可以改變他自己本來的血管情況,只不過幫他救急下。已經幫他聯絡好了外科,過一段日子轉外科去,可能需要做外科手術。”
“這不是解決了嗎?還要做開胸手術?”周先生遲疑地問。
之前不是一直叫囂著要轉外科嗎?好像他們內科攔著不讓病人轉要讓病人死在內科似的。現在醫生叫轉,家屬反而不想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