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給唐憲宗。這件事傳到宰相李吉甫的耳裡。李吉甫見牛僧孺、李宗閔批評朝政,揭露了他的短處,對他十分不利。於是李吉甫在唐憲宗面前說,這兩個人與考官有私人關係。憲宗信以為真,就把幾個考官降了職,牛僧孺和李宗閔也沒有受到提拔。但此事卻引致朝野譁然,大臣們爭為牛僧孺等人鳴冤叫屈,譴責李吉甫嫉賢妒能。迫於壓力,唐憲宗只好於同年將李吉甫貶為淮南節度使,另任命宰相。這樣朝臣之中分成了兩個對立派。但此時李德裕、牛僧孺尚未進入朝廷供職,所以派系鬥爭色彩尚不濃厚。
唐穆宗長慶元年,禮部侍郎錢徽主持進士科考試,右補闕楊汝士為考官。中書舍人李宗閔之婿蘇巢﹑楊汝士之弟殷士及宰相裴度之子裴撰等登第。前宰相段文昌向穆宗奏稱禮部貢舉不公,錄取都是透過“關節”。穆宗詢問翰林學士李德裕、元稹、李紳,他們也都說段文昌所揭發是實情。穆宗派人複試﹐結果原榜十四人中﹐僅三人勉強及第,錢徽、李宗閔、楊汝士都因此被貶官。於是,李、楊等大為懷恨﹐從此“德裕、宗閔各分朋黨,更相傾軋,垂四十年”。雙方各從派系私利出發,互相排斥。
唐穆宗長慶三年牛僧孺入相。李德裕出為浙西觀察使。唐敬宗寶曆元年,牛僧孺多次辭相,出為武昌節度使。唐文宗太和三年,李德裕改任兵部侍郎。宰相裴度推薦李德裕擔任宰相,未成功。李宗閔透過宦官的關係當上宰相,將剛剛入朝的李德裕調出,任義成節度使。唐文宗太和四年,李宗閔引薦牛僧孺入相。曾經推薦過李德裕的裴度辭相,出為山南東道節度使。
唐文宗太和五年,吐蕃維州守將悉怛謀請降。西川節度使李德裕派兵入據其城。牛僧孺令縛還悉怛謀及從者,被吐蕃官吏盡殺於維州城下。唐文宗太和六年,李德裕入朝任兵部尚書。京兆尹杜悰向李宗閔提出建議,透過推薦李德裕任御史大夫的方法,與李德裕修好。得到李宗閔的同意後,杜悰造訪李德裕,提出這一方案。李德裕非常高興。但李宗閔在與楊虞卿商議後,終止了上述方案,錯過了這個很可能是雙方和解的最好的機會。
唐文宗太和七年,李德裕升任宰相,將楊虞卿、張仲方、張元夫、蕭浣等牛黨人物降職,出為地方官。不久,李宗閔出為山南西節度使。唐文宗太和八年,當權的李訓、鄭注為了排擠李德裕,再次引薦李宗閔入相,之後,李德裕出為鎮海節度使。
此後在唐穆宗、唐敬宗、唐文宗三朝,除去大和九年甘露之變前前夕,牛李兩黨都被當時掌權的反宦官的李訓﹑鄭注排斥朝外﹐大體上是兩黨交替進退,一黨在朝,便排斥對方為外任。唐文宗曾有“去河北賊易,去朝廷朋黨難”的感慨。
開成五年,文宗死,牛黨和他們依靠的宦官所支援的繼承人未能繼位,另一派宦官擁立唐武宗即位﹐牛黨失勢。李德裕自淮南節度使入為宰相,開始了李黨獨掌朝政的時期。牛黨被排斥出朝廷之外,其領袖牛僧孺、李宗閔雖然早已身在外地,也被貶職流放。李德裕雖在會昌年間討平澤潞叛亂﹑破回鶻﹑廢佛教等幾個方面作出成績,但他獨斷專行、排斥異己的作風不但為反對派所憎恨,也為宦官所不滿。
這段歷史不管是韋昭度還是李傑都十分清楚,而也正是因為牛李之爭之後,氏族逐漸為藩鎮所取代,造就了眼下的局勢,韋昭度對於這件事情也是十分苦惱,韋昭度當然有心控制藩鎮,便是說道:“壽王殿下,說到底韋氏也好,杜氏也好,都是唯宗室馬首是瞻,不管什麼時候,我們都希望宗室能夠站出來,至少也都要恢復大唐江山往日之輝煌。老臣半截身子都已經埋入泥土裡面了,而若是老臣看不到那天的話,老臣只怕是會死不瞑目呀。”
藩鎮割據對於朝廷來說已經是成為了尾大不掉之勢,眼下李傑卻也是不得不穩住李昌符,李儇當然也是這樣想的,可是,李昌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