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首腦會在六月的會晤中來商談類似的問題。將軍。不知道從您地角度如何看待中國遠征軍和英法美比俄軍隊之間存在的巨大戰力差異呢?”基欽納沒有上聶文青地當將話題轉移到政治上去,而是抓住關鍵的問題發難。既然中國人用種種難以辯駁地理由說明不能向西線增兵。那麼進行協約國軍的軍事技術援助總行吧?把英法軍隊地戰力稍微提升一點總可以吧?
聶文青從一踏上歐州就不斷面臨著類似的問題,海軍的、陸軍的、空軍的林林總總,歸根到底就是武器輸出的問題。這個問題,今天完全可以給協約國夥伴們一個痛快了。皇帝即將到歐州,在地中海逗留一段時間後就會到倫敦,戰後的世界秩序建立還有賴於軍事方面的扛杆來撫動,國內經濟的發展還需要大量的即將過時的軍備輸出來促進。反正,從今天開始談這個問題到最後落實,到這些國家接受軍備形成戰力,至少需要兩年的時間。這個時間裡,戰爭已經結束,帝國想要的東西也應該拿到手了吧?
“我完全贊成勳爵閣下的提議,提高協約國軍的整體戰力水平,對現在、對將來都有好處!我將提請皇帝陛下在倫敦首腦會議期間就軍事技術共享的事宜與各國達成一個圓滿的協議。作為大中華帝國的國防大臣,我也支援國防軍向協約國夥伴提供技術、戰術上的指導性支援。這樣會更加密切協約國家之間的關係,形成一種國際性的軍事力量共同體和政治共同體,可以用一種類似於國際經常性會議的形式來達到這個最終結果。當然,這只是我個人的看法。政治上的問題,還需要首腦們在倫敦去解決。”聶文青把政治問題拋了出來,實際上是把軍事技術轉移的問題提到了政治解決的層面上,迫使英法兩國陸軍首腦不得不建議其政府在倫敦會議上去解決陸軍的需求。
埃納河以及其支流埃爾從南向北流淌,在匯合地夏爾郎格的東西,形成了一大片的河間淺丘,這些地方,如今是德軍第十七集團軍控制著的,對第二集團軍的補給、支援要地。
埃納河西岸城鎮馬西格與這個兩河三角地之間有一座公路橋連通,並且兩岸的地勢稍微平坦一些。這就是使馬西格成為協約國軍應對德軍攻勢,發起對德軍外線反擊的出發地的主要原因。影響軍事的,不僅僅是兵器、戰略,這些重要因素都有賴於適當的地形來產生作用。可以這樣去設想:把一支精良的裝甲部隊置於森林之中能夠發揮什麼樣的作用?這就是中國遠征軍只能在貝爾瓦森林佈置輕步兵師——第三十九師,而在馬西格卻集中了整個朝鮮軍付第一裝甲旅的原因。當然從人數上來說,中國遠征軍一個軍加一個裝甲旅的兵力,少於同在馬西格的法軍三個軍。由此,中央突擊叢集把這些部隊整編成為馬西格戰役集團軍,由朝鮮軍司令官馬守福少將擔任總指揮,遂行戰役指揮職責。
在馬守福的麾下,如今有朝鮮軍、第三十九師付海軍陸戰第一師的第二旅、第一裝甲旅、美軍兩個師、比利時一個師、法軍三個軍8個師,合計40餘萬兵力!完全能夠承擔起對巴加特勒至克萊蒙昂阿爾貢一線的進攻作戰任務。
少將把部下分成了兩個戰役正面攻擊叢集。以法軍20、32軍、美軍、比利時師從聖梅內烏爾德沿蘭斯凡爾登鐵路兩側向克萊蒙昂阿爾貢發起牽制性進攻,以減輕三十九師以及凡爾登戰區西面戰線的壓力;其餘部隊需要強渡埃納河,向巴加特勒這個德軍的後勤中轉核心地域發起猛烈攻擊,從而截斷德軍第二集團軍全部、第十七集團軍大部向北的退路和補給通道。等待法軍東集團軍群一部和美軍預備集團軍的援軍到達後,對德軍被合圍的部隊發起殲滅性的總攻。這樣,實際上就斬斷了德軍意圖包圍凡爾登戰區最有力的右翼軍團,自然,凡爾登的危機就化解掉了。
不過,在正面達到90英里的戰線上,馬西格集團軍面臨的是德軍構築在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