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少年英雄,初露鋒芒
在魏晉南北朝這個英雄輩出的時代,慕容垂以其卓越的軍事才能和坎坷的人生經歷,成為了後燕帝國的開國皇帝,其一生充滿了傳奇色彩。慕容垂,鮮卑名阿六敦,原名霸,字道業,後因故改名為垂,字道明,生於公元326年,昌黎郡棘城縣(今遼寧省義縣)人,鮮卑族。他是前燕文明帝慕容皝的第五子,母親為蘭淑儀。自幼便展現出過人的勇氣和智慧,13歲便隨父征戰四方,屢立戰功,成為家族中的佼佼者。
慕容垂年少時的英勇事蹟,不僅贏得了軍中的尊敬,也為其日後的輝煌奠定了堅實的基礎。然而,這位少年英雄的崛起,卻引起了家族內部的嫉妒和排擠,尤其是來自其兄慕容儁的猜忌。慕容儁即位後,對慕容垂的才華和戰功感到威脅,多次設計陷害,甚至在其墜馬磕掉牙齒後,藉此機會奚落並迫使其改名“垂夬”,後因“垂夬”字觸犯了讖緯文書,最終得名慕容垂。
二、東征西討,威名赫赫
儘管遭受家族內部的排擠和陷害,慕容垂並未因此消沉,反而更加堅定了其為國效力的決心。在後趙暴君石虎病死後趙大亂之際,慕容垂趁機出兵伐趙,攻下薊城(今北京),並勸止慕容儁坑殺後趙數萬士卒,展現了其仁德的一面。354年,慕容儁稱帝,遷都鄴城,史稱前燕,分封慕容垂為吳王,鎮守龍城(前燕舊都,今遼寧朝陽)。此後,慕容垂又出兵塞北平定前燕邊境,使前燕邊境得以安寧。
慕容垂的軍事才能和戰功,不僅贏得了前燕國內的尊敬,也引起了東晉等敵對勢力的警惕。369年,東晉大司馬桓溫親率步騎5萬北伐前燕,抵達枋頭(今河南浚縣)。面對東晉大軍的壓境,慕容垂請命抗晉,率5萬步騎抵禦桓溫。在慕容垂的指揮下,前燕軍隊奮勇抵抗,最終擊敗了東晉大軍,桓溫慘敗退守東晉。此役讓慕容垂威名大震,但同時也引起了前燕權貴的不安和猜忌。
三、遭遇陷害,投奔前秦
慕容垂的威名和戰功,雖然為其贏得了軍中的尊敬和百姓的愛戴,但卻引起了前燕攝政慕容平及太后的猜忌和陷害。他們利用皇帝庸弱,拼命排擠慕容垂,甚至借一樁巫蠱案,牽連處死了慕容垂心愛的正妃段氏。面對家族內部的排擠和陷害,慕容垂心中雖然憤慨,但深知自己當前的實力不足以與他們抗衡,於是選擇了隱忍。然而,這種隱忍並未換來家族內部的寬容和諒解,反而加劇了他們的猜忌和迫害。
在慕容平和太后的不斷排擠和陷害下,慕容垂最終決定投奔前秦的苻堅。苻堅是一個愛才之人,對慕容垂的投奔表示了熱烈歡迎,並封其為將軍,賜爵賓都侯。在前秦的日子裡,慕容垂雖然受到了苻堅的優待和重用,但同時也面臨著前秦丞相王猛的猜忌和排擠。王猛深知慕容垂的雄才偉略和威脅,多次向苻堅進言要除掉慕容垂,但苻堅卻並未聽從。
四、金刀計下,險象環生
儘管苻堅對慕容垂表示了極大的信任和優待,但前秦丞相王猛卻並未因此放棄對慕容垂的排擠和陷害。他利用慕容垂的長子慕容令作為參謀的機會,設下了著名的“金刀計”。王猛讓慕容令在出徵前拜訪慕容垂,並讓其送一個禮物給他以睹物思人。慕容垂解下金刀送給王猛後,王猛卻買通慕容垂的帳下親信,讓他拿慕容垂的金刀來到慕容令帳中,給慕容令傳口信讓他偷偷回到前燕。慕容令以打獵為名重回前燕後,王猛將此事散播出去,導致慕容垂大驚倉促出逃,後被抓回。這就是著名的“金刀計”。
儘管慕容垂因此事受到了極大的驚嚇和困擾,但苻堅卻並未因此責備他,反而安慰他說人各有志,不應株連於他。這種寬容和仁厚,讓慕容垂對苻堅充滿了感激和敬意。然而,這種感激和敬意並未改變慕容垂心中的復國之志。在王猛病逝後,慕容垂終於得以解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