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月末的時候,春寒已過,陽光已經漸漸變得溫暖起來。
經過一段時間緊鑼密鼓的施工,林暖的酒樓的整體外圍建築終於宣告竣工。林暖又安排一群泥瓦師傅們立刻著手建造位於縣衙和盧氏別院之間的縣衙食堂。
考慮到縣衙僅有一層之高,如果食堂蓋得過高難免會顯得有些突兀,甚至可能有僭越之嫌。因此,眾人商議之後決定,這食堂在地表之上同樣只修建一層。為了充分利用空間,他們又巧妙地規劃出地下的另一層,並將其設計成寬敞的倉庫,以便儲存各種食材和物資。
隨著時間推移,梅雨季悄然降臨。
天空彷彿被撕開了一道口子,每天都淅淅瀝瀝地下著小雨,讓整個工地都籠罩在了一片朦朧的水霧之中。這樣糟糕的天氣無疑給施工帶來了諸多不便,工程進度自然也就快不起來。好在這座縣衙食堂的規模相對較小,而且參與建設的工匠人數眾多,大家齊心協力之下,總算沒有耽誤太多時間。
終於,在四月底的時候,縣衙食堂迎來了全面完工的喜訊。整座建築雖然不算高大華麗,但卻顯得格外精緻實用。
如今萬事俱備,只欠東風——待到五月初三,它便可以正式開門營業!
由於這縣衙食堂主要面向縣衙內的書吏、衙役以及下屬鎮村的里長、村長、坊長等人員提供餐飲服務,因此所需的工作人員數量並不需要太多。
不過呢,林暖心裡有著自己的盤算:她想借這個機會,讓林陽、劉姑姑等人得到更好的鍛鍊,提升他們的經營管理能力。再加上酒樓的全部完工還需等待半年之久,於是乎,大家決定先行進駐食堂,開始為期一段時間的試營業。
相信透過這段時間的實際操作,可以發現問題並及時改進,為日後酒樓的順利運營積累寶貴經驗。
林暖與祝長青在張縣丞、姚主簿和吳縣尉的見證下,簽訂了合約,每月縣衙補貼食堂十兩銀子作為食堂運營成本,另每個書吏衙役用餐情況另行按月結算,以一葷兩素一飯為補貼基礎,其餘自行支付的原則對書吏衙役等一眾人員進行餐補。
比如一個衙役一餐吃了三葷兩素兩碗飯,其中一葷兩素為縣衙補貼(含在成本內),另兩葷一碗飯則需衙役自行承擔銀錢!
縣衙食堂提供兩餐服務,分別為巳時正和申時四刻,務必保質!
姚主簿面無表情,但眼底暗流湧動,不過張吳兩人不出聲阻止,他自然也不好說些什麼。
張縣丞面上很是支援,畢竟他們張家的酒業同樣捏住祝長青的手中,至於內心如何想,林暖他們也不管。
吳縣尉無所謂,反正他們吳家也沒有與林暖結怨,而且能有飯吃,也算是變相漲月錢了,三家裡吳家總體實力最弱,絲綢布料吧,你說老百姓不需要,那自然是需要的,你說需要吧,縫縫補補又三年!所以能讓在縣衙幹活的族人能
縣衙食堂安排如下:說些什麼;
主廚:林陽、劉靈麗
幫廚:餘花嬸、徐牛嬸、高義(男)、江成(男)
掌櫃:鄭江明(竹後村)
賬房:黃慶平、馮明濤
倉庫、採購及服務員:張春強、周越、夏一豐。
五月初三,炎熱的夏日如期而至,炙熱的陽光照的人不願動彈,這一天縣衙食堂開始營業。
早幾日衙役書吏們便已經收到了祝長青著人安排的餐券,只需憑藉手中餐券便可在食堂享用餐食一葷兩素!
一開始大家本著面子都不想進食堂,尤其是張家人和姚家人紛紛選擇回家飲食,倒是吳氏的幾個書吏衙役大大方方地進食堂用餐,連吳縣尉也選擇了食堂。祝長青等人自不必說。
林暖一開始便已經預料到這個情況,所以這一開始自然按預估的半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