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33部分

“新建的山西火藥廠,其廠房全部採用鋼筋混凝土結構,主要工藝裝置107部,其規模之大、裝置之新、能力之強,當時在全國首屈一指。尤其是廢酸還原裝置在我國為首創;溶劑收回裝置用活性炭方式,在德國也是最新發明。” 以火藥廠廠長張愷之名命名的“愷字炸藥”,學習德國先進製藥技術,改鋁粉和皮克林製藥為硝酸製藥,成為山西火藥製造的重大發明。

其時,“太原兵工廠和山西火藥廠共有裝置3800部,職工15000餘人”。“主要產品為:六五步槍、六五機關槍、衝鋒機關槍、自來得手槍、一七式手槍、一六式105毫米山炮、一八式88毫米野炮、七九機關槍、六五步槍子彈、衝鋒槍子彈、一三式七五毫米高炸力開花全彈、兩用高炸力*、一四式75毫米野炮鋼質高炸力開花全彈、兩用鋼質高炸力開花全彈、120毫米重炮假引信全彈、一六式105毫米重炮低炸力開花全彈、假引信全彈、75毫米迫擊炮彈、150毫米迫擊炮彈、手榴彈、手雷、滾雷、地雷等”。“1928年至1930年間,太原兵工廠的月產量為:輕、重炮35門,迫擊炮100門,步槍3000枝,機槍15挺,衝鋒槍900枝,炮彈15000發,迫擊炮彈9000發,子彈420萬發。同20年代初期相比,炮增加倍,步槍增加倍,炮彈增加倍,子彈增加6倍。” “在我國後起之秀的太原兵工廠,不僅可同全國最大的漢陽兵工廠、瀋陽兵工廠相媲美成三足鼎立之勢,而且其規模與現代化程度也超出了漢、沈兩廠。”

太原兵工廠時期是閻錫山軍事工業的全盛時期。正是它支撐了中原大戰期間閻馮聯軍巨大的軍火消耗。同時也正是中原大戰的結束,導致了閻錫山軍事工業的由盛到衰。

中原大戰後,閻錫山兵敗避居大連。張學良奉蔣介石之命節制晉綏軍政事宜。在編遣晉綏軍的同時,對閻錫山的軍事工業也施行打擊,太原兵工廠和山西火藥廠於1931年4月合併改組為“太原修械所”。太原修械所時期,原15000餘名職工被編遣13000名,只餘2000餘人。武器生產基本停頓,開始向民品生產轉變。

1932年,閻錫山復出後,重整山西兵工——以壬申命名,將原兵工廠部分改為壬申製造廠,原火藥厂部分改為壬申化學廠。由於閻錫山的重視,山西的軍事工業又以壬申兩廠的形式迅速發展起來,職工人數回長到5000人。

1933年8月1日,西北實業公司成立。壬申兩廠及其輔助性工廠——育才鍊鋼機器廠,遂統一劃歸西北實業公司。

二、宣稱“保境安民” 培植軍事幹部(1)

軍事幹部是軍隊的脊樑,軍事幹部的培養為軍隊建設之必需。閻錫山在擴充軍隊,發展軍事工業的同時,亦十分重視創辦軍事學校,培植自己的軍事幹部。縱觀整個晉綏軍軍事幹部隊伍,除了一些高階軍官出身於保定軍官學校外,基層幹部多由省內軍事學校培養。

1917年,閻錫山獨掌山西軍政後,由於軍隊的不斷擴編,對軍事幹部的需求也迅速增加。為了適應這一需要,閻錫山先後創辦了多所軍事學校和軍官訓練班,其要者如下:

1。學兵團幹部訓練隊

學兵幹部訓練隊是閻錫山“學兵團”的前身,創辦於1918年。

1917年的晉軍入湘作戰敗北使閻錫山“更感到晉軍戰鬥力不強,缺乏訓練,尤其下級軍官指揮無能,統馭無方,即決心從訓練下級幹部入手,提高指揮和統馭能力”。 學兵團幹部訓練團就是在這樣的背景下產生的。

1918年秋,閻錫山責成第一混成旅旅長商震籌辦一個基層幹部培訓班,為創辦自己的軍事幹部學校進行幹部準備。其時晉軍共有4旅8團,每個團都附設一個學兵隊。該班的學員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