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思想又前進了一步。這種進步是值得讚揚的。”
隨著抗日戰爭的發展,尤其是八路軍游擊戰爭的影響,閻錫山逐漸發展了“民族革命戰爭”的觀點,併成為其抗戰時期的主要思想之一。
關於抗日戰爭的性質,閻錫山認為日本經過70年的維新運動,是個強國,而中國“則因已過百年來當國者的遺誤*”,自然是個弱國。“日本軍閥,對華用兵,其目的在用武力壓迫我們,要屈服我們,統制我們,使我們亡了國。” 而中國的對日抗戰,是為了抵抗侵略,求得民族的解放與國家的存在,因而,中國的抗戰屬於民族革命戰爭。
關於抗日戰爭的途徑,閻錫山認為“政治上要動員全體民眾,予以嚴密的組織和訓練,使男女老幼,無分前方後方,一致參加抗戰工作,摧毀敵偽政權”,他將此稱為:“全面全民的抗戰”。這裡不僅提出無分“男女老幼”、“前方後方”,而且提出要動員全體民眾。
關於抗戰軍事方針,閻錫山提出要實行“民族革命戰法”。他認為:“我們此次對日抗戰,是以弱對強。要以弱勝強,非根據中國的兵法創造民族革命戰法不可。運動戰與游擊戰配合,就叫做民族革命戰法,這戰法是以弱勝強的新戰法,是有勝利把握的,是能救國的。”
閻錫山所謂的運動戰,是指應用“戰略上的守勢,戰術上的攻勢,以比較大的部隊,絕對優勢的兵力,對比我少的敵人,……選擇縱的或外線的戰線,採[取]以攻為守的戰法,……運用優勢兵力,集中力量,截擊敵人,予以重大打擊或殲滅之。”
閻錫山所謂的游擊戰,是指“避開戰略上的劣勢,運用戰術上的優勢,或出其不意的行動,以比較小的部隊,對比我多的敵人,……選擇各種戰術上有利地形,對敵人脆弱及有關重要的地點,以純攻擊、絕對主動的戰法,……以達伏擊、截擊、襲擊、毀滅敵人的目的。”
閻錫山認為:這兩種戰法必須配合起來,才能稱之為民族革命戰法。他說“運動戰與游擊戰配合起來,以戰略上說:運動戰為游擊戰的核心,游擊戰為運動戰的外圍,運動戰是集合找敵人行動的弱點及過失打,游擊戰是分散找敵人的不意打。以戰術上說:是拿上游擊戰隱蔽空間企圖之目的,拿上運動戰達成空間企圖之目的。……集結就是運動戰,分散就是游擊戰。二者相輔而行,相互變化,不可強自分開,運用之妙,全在於人。”因此,他把民族革命戰法稱之為“抗戰唯一的適用戰法”。。 最好的txt下載網
二、“非常時”“非常策”(13)
太原失陷以後,以國民黨為主體的正規戰結束,以八路軍為主體的游擊戰爭進一步展開。至1938年4月,八路軍先後開闢了晉察冀、晉西北、晉冀豫、晉西南四大戰略區域,開展獨立自主的山地游擊戰。八路軍不僅在山西站穩了腳跟,而且以山西為戰略支點,向華北廣大地區實施戰略展開。而閻錫山則被日軍所逼,從臨汾退據晉西。日軍尾隨進攻吉縣,閻又西逃陝西秋林。正是這種相反發展的結局使閻錫山認識到,實行民族革命戰爭,必須建立遊擊根據地。他說:“在全面的作戰中,敵我交錯,必須在多數的地方,建立多數的根據地,以作我們持久抗戰的策源地,才是真正的民族革命全面抗戰的形勢。因此建立並鞏固無數的遊擊根據地,是我們爭取抗戰勝利的基礎條件。”
鑑此,閻錫山提出要軍政民化合成一體,在3個月內,在全省普遍的建立遊擊根據地,組織民眾,進行經濟建設,空室清野,破壞交通,切實做到能夠“遮住敵人的眼,塞住敵人的耳,封住敵人的嘴,捆住敵人的腿,” 方能達到消滅敵人的目的。
閻錫山所謂的遮住敵人的眼,就是迷惑敵人,使其看不到真實的情況;所謂塞住敵人的耳,即封鎖訊息,使敵得不到確切的資訊;所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