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一雲:“八路圍攻政中心,各個擊破計未成。三千學生男和女,暫渡北上再東行。”其意指日軍八路圍攻吉縣,“民大”3000學生只得暫渡黃河。
再一雲:“人馬萬餘集黃河,渡舟一隻小船窩。傷兵學生可西渡,其餘一律不準過”。當時“民大”學生及閻的隨從兵馬、傷兵共萬餘人,都彙集在小船窩待渡,可是僅憑一隻渡船擺渡,何時才能全部渡過河?如遇上敵機轟炸豈不危險?因而,閻錫山只好指揮傷兵及“民大”學生先渡,其餘一律北上另找渡口。
另一首詩云:“三千學生只一舟,渡河未畢雨聲稠。冒雨高歌野立夜,翌晨一舟順水流。”描寫了“民大”學生在初春寒氣襲人的夜晚在黃河岸邊待渡,為了禦寒,學生們冒雨高歌的感人場面。
但是,因渡船太少,“民大”學生忍飢抗寒兩天一夜,仍未全部渡過黃河。為安全起見,閻錫山於3月21日令部隊掩護未渡河的學生北上,並賦詩一首道:“職員學生剩三千,飢寒待渡夜兩天。船流敵迫難為計,隨軍北上可安全。” 這樣,其餘師生1500餘人沿黃河北上,到達平渡關,在八路軍的幫助下,渡過黃河。鑑於當時的困難,杜任之對學生們說:“受不了艱苦的,可以去西安;願意走的可以到延安;留下的,我帶你們到宜川”。於是即刻有四五百人到了延安,也有一部分到了西安。剩下約1/3按閻錫山的指定到了陝西宜川。
經過西渡,到宜川后,“民大”師生已不足千人。閻錫山對此並不在意,並且說:“走就走了吧!現在正困難著哩,沒吃沒喝,剩下的既然已不足千人,可以分為兩系,一個軍事系,一個政治系。” 他還安排杜心源兼軍事系主任,杜任之兼政治系主任,陳唯實任副主任,彭平(裴崑山)為政治系辦公室主任幹事,王子野任政治工作處幹事。
同年6月,“民大”第一期(校本部)學生畢業,由二戰區政治部分配工作,其中大部被分配到犧盟會和軍隊中做政治工作。
此後,“民大”隨閻錫山迂迴轉駐吉縣等地,前後共為抗戰培養了5000餘名幹部,在抗戰中發揮了重要作用。
。 最好的txt下載網
一、“回馬”作戰(1)
“反攻太原”
閻錫山率長官部從太原撤出後,第二天到達交城。對於太原的失守是閻錫山意料之中的,不過他相信傅作義能夠與敵相持一段時間,他便可以坐鎮交城,收容各部,“指揮一切”。 不想,太原僅堅守了3天,他在交城只呆了兩天,就沿太汾隰公路,匆匆移駐大麥郊,收容部隊。在離交城後,他牽腸掛魂地寫道:“離太原是戰略,離交城是棄謀,故離交城之難受甚於離太原。”
在大麥郊,閻錫山召集王靖國、陳長捷、郭宗汾等將領開會,聽取各部作戰報告,調整軍事部署,決定由郭宗汾部在平遙、文水間掩護大軍撤往臨汾,而他本人則計劃帶著決死隊、教導團,在呂梁山脈,勝則發展游擊戰爭,敗則退到黃河西岸。
這時,黃紹竑作為第二戰區副司令長官,在娘子關戰役後覺得空頭指揮官不好當,不想在山西多呆。加之,閻錫山對黃也有意見,認為忻口戰役是由於娘子關方面的作戰不力而導致整個戰局失利的。後經蔣介石與閻錫山的同意,黃紹竑由臨汾乘專車回到南京。這樣,實際主持前線戰事的只有衛立煌了。
日軍第20師團於11月12日佔領平遙後,並未迅速向南推進;第109師團進至榆次附近;第108師團則轉進於平漢路方面;第5師團奉方面軍之命轉進於石家莊附近;關東軍也歸還其建制。山西戰場上出現了暫時的平靜。
針對日軍戰略的調整,衛立煌在汾陽附近收容各部後,以一部佔領子洪鎮、韓信嶺、兌九峪、吳城鎮之線,阻敵南進,主力則赴臨汾以南地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