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送孫堅離去,心中暗暗搖頭。
這些諸侯都小瞧徐榮,包括急於報仇的孫堅。
倉皇追逐,大意之下注定會吃敗仗。
不過這樣也好,等曹操把這點家底敗光,便只能投靠老爹袁紹。
可惜,幽州的公孫瓚太過鹹魚。
要是他去追殺徐榮,袁武做夢都能笑出來。
在袁武看來,大漢在黃巾起義那天就已經完蛋,無可救藥那種。
一個‘蒼天已死’,數百萬人反對的朝廷。
還有什麼正義性,又有什麼統治合法性?
要不是劉焉‘廢史立牧’擴大各地太守,州牧的權力,大漢早在漢靈帝劉宏活著的時候便已經分崩離析。
現在也不過是苟延殘喘,如同行屍走肉半死不活。
袁武對此次討董目的,有大致的方向。
一,打擊大漢朝廷威嚴,削弱中央的影響力。
主要是削弱董卓,其次削弱各地諸侯,減少各地郡縣實力,加強渤海方面初始積累。
二,給老爹袁紹積累政治財富,幫他擴大名望。
樹立漢室忠臣這一榜樣,進而吸引天下普通士人,影響天下諸侯,爭取人心。
不過,目前的袁紹好像還真是漢室忠臣。
不像袁武這個二五仔,一心想踢開大漢,自己單幹。
三,完成家族轉型,把袁家從世家門閥轉變為地方軍閥,為以後爭霸天下打基礎。
四,組建自己組建班底,取得袁紹的信任。
在討董過程中積蓄實力,爭奪袁紹勢力中的話語權。若是可以的話,奪取董卓手中錢糧,擷取雒陽城中的百姓。
相比於大漢其他地方,雒陽是天下中心,經歷幾代人的積累,雒陽的百姓文化程度偏高,往往都有一技之長。
這些百姓,才是董卓勢力最大的財富。
在袁武看來,他們甚至是大漢最大的一筆財富。
可惜,董卓那死胖子只知道錢糧,只知道破壞,哪裡懂得這些東西。
袁武送完孫堅,回到袁紹房間。
“孫堅出發,孟德叔他們即使打不過徐榮,也應該能保住性命。”
“孫堅啊,真是西楚霸王一般的人物。”
袁紹批閱文書的手停下,眉頭微皺。
袁武只是一眼,就猜到袁紹在想什麼,搖了搖頭道:
“現在朝廷還在董卓手裡,我們與孫堅還是盟友,不用想那有的沒的。”
他這老爹,一不小心又犯‘聰明’病。
大軍還沒勝利,就開始考慮迎接回天子,掌控中央局面以後,諸侯尾大不掉該如何處理。
有點優勢就飄,可能這就是官渡之戰失敗的原因。
:()三國:萬擔糧食買趙雲,我贏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