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不關己、高高掛起。
在儒生後面,則是一群看熱鬧的豪紳與百姓。
“都讓讓,都讓讓,發生何事了?”
“聽說死人了,屍體都臭了才被人發現。”
“這有何大不了,這東郡哪天不死個百八十人。”
“這次可不一般,這次死的是個儒生,聽說還挺有名的。”
“真的假的,這可是件稀罕事,怎麼死的,都講講看。”
“聽說是個很有才能的儒生,出身平民卻才智過人”
袁武站在人群中,望著熱鬧的人群,總覺得自己不夠冷酷無情,顯得與他們格格不入。
在一眾百姓眼中,死個人並非一件哀痛悲愴之事,反倒成了一件好玩的熱鬧。
這是熱鬧嗎?
袁武不得而知,不過混在人群中,倒是慢慢知曉了這名儒生的事蹟。
儒生名叫寧狹,出身平民,自幼聰慧好學,從小便懷有一番遠大志向。
幼時家貧,無書可讀,每假借於藏書之家。
長大之後,靠著替人抄寫書籍,做些賬房先生之類的工作維持生計。
若是一直如此,他尚可活下去,卑微而苟且地活下去。
可惜,這名儒生不甘平凡,其廢寢忘食、發瘋般讀書,可不是為了做一個賬房先生。
於是他常常出入酒樓客棧,甚至在書院門口等待下課的儒生,一有機會便與他們辯論經典,討論時事,時常辯而勝之。
可惜,朝廷中的小吏官員之類的要職,都是透過特殊渠道,還有血脈母嬰之類的關係互相傳承。
哪裡會給一個毫無關聯之人機會。
毫無疑問,這位拼命努力了三十三年的儒生,學到最後卻也毫無用處。
看著那些曾經被他辯得啞口無言的庸人,都一一入朝為官為吏,寧狹的內心愈發不平衡。
最後,也不知是被氣死,還是被餓死,他永遠地離開了人世。
寧狹沒有妻子兒女,父母也早已在供他讀書的過程中離世,沒有人給他收屍。
到最後,大概就是一卷草蓆,一個不知名的大坑。
袁武忽然想到宋濂的《送東陽馬生序》,那是一篇勸學的文章。
可是大明朝只有一個宋濂,在宋濂腳下,或許躺著數萬、數十萬看不見的“宋濂”們的屍骨。
“世界不該是這樣的,不該啊~”
袁武握緊拳頭,深邃的目光穿透層層百姓的阻攔,穿透形色各異的儒生,穿透手持長刀的衙役,最後落到儒生寧狹的亡魂之上。
:()三國:萬擔糧食買趙雲,我贏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