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光悄然流逝,幾日之後,東郡計程車子數量不斷攀升,街道上儒生的身影隨處可見。不經意間,竟帶動了東郡的繁榮景象。
儒生並非尋常百姓人家,能讀得起書之人,即便家境未必十分優渥,卻也斷不會太差。
一般而言,至少會攜帶一輛車,一匹馬,一個書童與兩名護衛。
這些有錢人的增多,自然帶動了消費,使得東郡的商業呈現出前所未有的繁榮,尤其是書籍、紙張、筆墨之類的物品,根本無需擔憂銷路。
各個客棧人滿為患,旅館中甚至出現儒生打地鋪的場景。
這般盛世繁華,讓城中百姓也小發了一筆財。
不少心思活絡的百姓騰出自己的房屋,租給儒生們以收取房錢,在讓儒生得以安頓的同時,自己也能增加些收入。
而袁武一貫的政策是嚴於律官,寬厚待民,體恤百姓,不給百姓設定過多條條框框,更不約束他們的行動。
城中百姓的自由度變高,迸發出強大的創造力。街道上到處都是小商小販,紛紛向兗州士子叫賣食物,一些稀奇古怪的東西也逐步被創造出來。
即便是麵食,也被玩出了花樣,變著法子討好那些有錢計程車子。
而那些士子們也沒有讓小商小販失望,雖然鮮有人主動打賞,但吃飯時給足錢財,也讓一眾百姓心滿意足。
本地居民享受到福利,底層百姓同樣跟著受益。
那些湧入東郡的貧苦百姓,也因為這些儒生的到來,有了可以乞討的物件。
甚至那些機靈些的乞丐,會主動去巴結儒生,幫助他們跑跑腿、打聽訊息、處理些雞毛蒜皮的小事,以此獲取儒生們從手指縫隙流出的一些錢財。
一時之間,在天下各處戰亂紛紛之際,濮陽城竟然呈現出富貴迷人眼、商業繁榮,竟無一人餓死的盛世景象。
得益於城中繁華的商業,這個月東郡的商業收益,超過了往年一整年的商業稅收。
袁武對此大喜過望,不禁感嘆窮鬼沒什麼錢可賺,還是得掙有錢人的錢。
然而,在這繁榮之下,也湧動著不少暗流。
比如城中治安差了不少,尤其是在袁武放鬆城門管制之後,有不少一無所有的百姓進城謀生。
人無恆產則無恆心,有些人或是因為自身太過飢餓,也或許是本身心術不正,或是太過貧苦,出現了不少白日偷竊事件。
但在城市一片繁榮、生活愈發變好的大勢之下,百姓們對未來充滿希望,這些許瑕疵倒也並非不能接受。
由於是在大白天,人來人往,也沒人有膽子敢暴力搶劫。
至於晚上,濮陽依舊執行宵禁,所有人都待在家裡,沒家的便窩在一些廢棄房屋和破廟之中,不敢私自走動。
因此,濮陽城最嚴重的事件,也不過是連環入室偷竊,都是些偷偷摸摸的小勾當。
不過,這可苦了不少初出茅廬的儒生,一不小心就著了小偷的道。
為此,不少儒生都前往縣衙報官,聲稱自己錢財被偷,請求官府做主。
面對儒生的壓力,袁武一邊安撫他們,提供免費吃住的館舍,當然環境註定不會太好……大通鋪,至少餓不死。
當然,若是能提供身份,比如是哪個縣的豪富子弟,哪個郡的出名士子,也可以賒賬,來吃好的、住好的、享受好的,等日後再補上錢財。
另一邊則是乾坤大挪移,儒生給袁武壓力,袁武就給官府壓力,總之袁某人不好過,別人也別想好過。
於是乎,接下來的時間裡,官府衙役時時刻刻在街上巡邏,不敢有絲毫懈怠,為此還有衙役抱怨,跑得腿都要斷了。
不過,衙役辛苦,官府的中高層也不閒著,哪怕是縣太爺也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