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們的大富商們也交頭接耳起來了。
那副仿圖雖然被說成是價值連城,可是不在內地,也沒有人炒過。
那麼他們要斟酌一下,萬一真的是個大謊言。
他們收了個雖是畫工了得,但卻系佚名畫作,到時候可能要砸手裡了。
聽到這專家的論點,何老忍不住了,差點一口啐他臉上。
“沽名釣譽也不是像你這樣信口開河的。
吳道玄唯一一副密體《嬉春圖》是古畫界早已定論的,想不到你竟然提出如此荒謬的論點。”
何老只以為他是為了揚名,不知道他心裡其實的心思是想讓蘇筠的拍品賣不出去。
比如說一些要在紅學界揚名的自稱紅學家們,會提出一些驚世駭俗的觀點來解說紅樓夢。
觀點百花齊放,可是沒有這麼離譜的。
何老痛斥了他幾句,就開始自己把自己研究多年的吳道子的畫風和這副圖做對比。
“相信大家都已經看出來了,這副圖的畫工和用料絹質儲存來說。
比臺北那副仿圖不知道高明多少,也看得出來這定是真跡。才會有看著圖就能想象到大好春光被畫筆渲染點綴得意態活波。
正如宋代詩人黃庭堅曾題詩評價道:‘人間猶有展生筆,事物蒼茫煙景寒,常恐花飛蝴蝶散,明窗一日百回看。’
你既然說這副圖不是後期吳道玄的風格,我就給大家對比評價看看。”
何老看著剛才說話的那位專家,臉上不屑與之為伍的樣子。
但是為了防止別人真聽了他的妖言惑眾,何老還是解釋說:
“首先這副圖山頭的密點,樹梢的枝葉,沒有平鋪直敘而造成巧變不足。
相形之下,極小的人物都描繪得完備周到,神情畢肖。
吳道玄畫人物有什麼特點?
他畫的人物,朱粉厚薄,皆見骨高下,肉起陷處,旁見周視,蓋四面可以意會,看去‘如塑’,具有‘八面生意’。”(未完待續。)
第381章:畫風
“吳道子在繪畫上多才多藝,無論禽獸,臺殿,草木,都冠絕於世。
其中以人物畫成就最高,他畫的《地獄變相》,變狀陰慘,使觀者腋汗毛聳,不寒而慄。
可想對人物細緻的描畫精確。
這都能從這副圖上看出來。
再看這畫中山行,水勢,樹態,以及遊春人馬的姿勢神情,各承其異。
生動有致,人物勾勒細密柔和,山石勾勒粗疏勁挺,質感鮮明。
這和吳道玄擅長以簡括的線條所畫人物,卻骨相生動,眉目有情。
以用筆輕重和波折起伏來表現畫的轉折,抑揚頓挫和環轉的筆勢畫出衣帶飄舉之勢是有前後承接的因果。
只有如此細密周道的作畫才能使得他後期作畫線條灑脫磊落,豪邁爽朗。
也就是大繁才能大簡。
和行度無法的草書卻只有精通各種字型的大書法家才能揮灑自如的道理是一樣的。
這副圖山石奇勾無皴,層次豐富,整體感很強,在這可縱目娛情的廣闊境界中,自然形成一種生機勃勃的氣韻。
開朗和暢,山間白雲浮動,湖面微風拂水,水上游舫,岸邊騎乘,還有畫得相當細緻的許多紅男綠女。
都和吳道玄後期所有畫作裡形象生動,想象之豐富的風格完全是一脈相承。
東坡稱‘出新意於法度之重,寄妙理於豪放之外。’來看。
這副嬉春圖雖是密體細緻柔和的畫風,卻已經有吳道玄迴旋曲折馳騁飛揚的墨線。
來表現出異常流暢莊嚴的行走動態和承貫連線生機旺盛的氣勢,
對山水景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