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太夫人出自天水姜氏,乃是北方郡望大族之中有名的豪富大族,向來不太將財物看在眼中,看杜氏推辭了,方道:“蘅娘不日將啟程回長安去,你盯著些下面的奴僕,莫讓人怠慢了她。也多勸勸九娘姐妹幾個,多陪陪蘅娘玩笑。”
杜氏忙應了不提。
作者有話要說: 阿橋懷著很忐忑的心情開新坑了O(∩_∩)O~
之前因為工作和生活的原因斷斷續續的沒有認真碼字,現在一切告一段落,打算再次開始,希望親愛的讀者們多多支援喲(*^__^*) ~~讓我能夠堅持將其完成,謝謝大家!!!
☆、宅門藏舊事
“蘅娘在我們家養了十年,若非規矩所限,我真不願意她回長安去。這次柳家太夫人六十大壽,我讓二郎帶著壽禮去長安,順便送蘅娘回去,總比讓蘅娘跟著幾個奴僕回長安讓我放心些。”
姜太夫人這話一說出,杜氏就知道太夫人的言外之意了,“我知道母親的意思,只是大嫂那裡,怕是不大舍得二郎去長安呢。還有錢氏,畢竟是年輕夫妻,小郎也才不到週歲。”
姜太夫人只淡掃了杜氏一眼,語氣淡漠地道:“你大嫂並非是毫無見識的寒門拙婦,二郎如今是我王氏一族的嫡子長孫,他的事情,不是你大嫂一人能做主的。”
杜氏神色略有一些尷尬,低聲應是了,又說了會兒話就抱著白玉如意離去了。
待杜氏離開了,姜太夫人方對著向氏嘆道:“若非先帝一意打壓豪族世家,我王氏的兒婦也輪不到這些望族偏遠房頭的女兒來當,我本以為鄭氏小家子氣沒有胸襟,不想杜氏也是這般,眼睛只看得到一寸三尺遠而已……”
向氏忙勸道:“太夫人快別這麼說,二夫人這些年裡主持家中大小事務,雖小有紕漏,但有太夫人您在後頭撐著,也算是頗有章法的。再說她有不足之處,太夫人自可教導一番就是了。”
向氏不同於一般的奴僕,而是姜太夫人乳母之女,自小一起長大,隨著姜太夫人嫁來王家四十多年,從來都是忠心耿耿的,在姜太夫人心中的地位不低,故而這些話她才敢說出來。
姜太夫人搖了搖頭,神色中有絲晦暗之色,“說起來,還是令則當年任性之過。若是她依著我和她阿爺的安排,嫁於當時的齊王,現在的陛下為繼妃,我們王氏也不會被陛下冷在冀州十餘年了……”
此時向氏不敢隨便勸說了,只因姜太夫人口中的令則,正是柳蘅的生母,當年按著太夫人意思,並非是嫁於柳家去的。誰知道素來溫雅大方的王家大娘子竟然也被柳家玉郎給迷了心,非柳家玉郎不嫁呢?
“太夫人,這怎麼能怨大娘子呢?她那個時候年少不知事,要說起來,還是柳家的錯,娶了大娘子過去,卻讓大娘子落得母子雙亡的下場。”向氏也是自小看著王令則長大的,自是知道姜太夫人話語間雖責怪王令則,但是心裡未嘗不心疼這個早逝的女兒,便將一切都說成是柳家的錯。
“嘿,嘿柳家……柳家這些年踏著我兒的屍骨得了公主下降,在長安城裡風光無限,也快要到頭了!”姜太夫人眼中盡是冷芒。
向氏心中一顫忙地下了頭不敢多說什麼。
姜太夫人想起什麼似的,對向氏道:“阿向,二郎這次去長安,我想你跟著一道過去。不是讓你照看二郎,而是讓你多多在蘅娘那兒用點心,畢竟在王家長到這般大,若是被柳家人輕易就籠絡過去了,我們王家這十年的心思可不就白費了?”
向氏忙應喏了臉上卻露出不捨之色來,“老奴這一去也不知是多久,最捨不得離開太夫人您呢。”
姜太夫人笑道:“我又何嘗離得開你?只是我一放心蘅娘,二則不放心二郎。三嘛,就是想讓你提前打探一番長安如今的情勢。其他人去,我可不放心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