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武對此不作表態,晏嬰不好繼續說下去,但這位絕頂聰明人知道趙武把話已經聽進去了,對方不好表態,是因為楚國的使者進來了。楚國是可以跟晉國抗衡的超級大國,在楚國使臣面前,晏嬰不敢稱老大。他站起身來,挪開了趙武身邊的位置,然後向楚國使者拱手,把這位置讓給楚國使者。
僕人上前遞過一杆釣魚竿,楚國使臣搖搖頭拒絕:“在池塘裡釣魚是什麼事,我楚國漁夫寧願到江裡去捕魚。”楚國使臣這話說得很霸道,他一上來就否定了在場列國使臣所做的工作。鄭國使臣與宋國使臣不敢觸怒楚國,他們低下了頭。晏嬰事不關己,退開了一步。
在這個時候,一向給人謙謙君子形象的魯國使臣、左相叔孫豹反而一聲輕笑插嘴說:“在江裡捕魚已經不算什麼了,如今元帥的船隊已經到海里捕魚了,他們捕撈的巨魚彷彿一座小山,魚身上出產的肉足夠一旅士兵吃十天。”魯國人是在嘲笑楚國,什麼?你楚國人覺得在江裡捕魚很牛叉嗎?晉國人如今在海里捕魚,面對晉國人的成績,你有什麼好炫耀的?炫耀你們的失敗嗎?
楚國使臣怒了,你魯國算什麼東西?晉國人身後的一條小狗而已,也敢在我楚人說話時插嘴……楚使剛想反唇相譏,那邊,趙武一聲輕笑,文文靜靜的說:“魚上鉤了。”
楚國使臣立刻閉緊了嘴,眼看著趙武慢條斯理的收放著釣魚線,然後慢悠悠的將釣竿舉起,將活蹦亂跳的魚甩到身邊,取下魚鉤,將魚放進魚簍裡。然後又一番操作,給魚鉤上掛上餌食,將魚鉤重新甩進池塘裡。整個過程當中,楚使子蕩大氣不敢出。
楚國人敬服強力,如今的趙武雖然說話依舊細聲細氣,但天下已經沒人認為趙武仁和,除了魯國人。魯國人說趙武“仁和”是因為趙武對魯國確實寬容,魯國在趙武的一力扶持下,恢復了舊有領土,而且向東擴張不少。面對強鄰齊國的壓迫,他們已經心甘情願的做起了晉國的東部戰略緩衝帶,而且當得很滋潤。這不,魯國人都敢出口譏諷楚國使者了。
他們也確實有這個膽量譏諷楚國使臣。原本魯國跟楚國就不相鄰,如今宋國、鄭國越發強大,有這兩個國家緩衝,隔著十丈八丈的魯國人背後有晉國的撐腰,他們當然敢對楚人不假辭色。
雖然有魯人覺得趙武“仁和”,但可惜的是,目前除了魯國人之外,天下沒人覺得趙武不兇惡。他當然給人以兇惡的感覺,楚國人只是小小的冒犯了一下晉國的盟國,趙武就要不依不饒的連續戰鬥兩年,直到屯兵於楚國國都之下,逼得楚國人不得不屈服……而且至今,晉國人的軍隊還沒有撤回。
楚國人是這樣感覺,衛國的北宮陀也是相同的感覺。想當初,衛獻公不過是因為在國外流亡了多年,心中有一股怨氣,為了發洩這股怨氣,他攻擊了晉國三百戎卒……結果,衛國現在成了什麼樣了?整個國家現在只剩下兩座城市,衛國國君還要滿臉堆著笑,帶領國內的軍隊跟在晉國人後面跑腿。所以在衛國人的眼中,趙武能不兇惡至極嗎?
其實,鄭國人老早之前就感覺到趙武兇惡。那是很久很久以前,當時趙武還是小年輕,就是這樣一位趙氏孤兒,敢帶領弱小的趙氏家族武裝,追殺鄭國國君數十里,還屢次攻入鄭國國都。想當初韓厥見了鄭君,都要客客氣氣致意,趙武那時僅僅是個軍尉,什麼寶玉都不帶,就在鄭國國境之內,追得來增援的楚共王上天入地,窘迫的要扔下軍隊逃跑。這樣的人,能不兇惡嗎?
其實,宋國人也覺得趙武兇惡,因為他們曾目睹了晉國軍隊攻擊蔡國國都。蔡國雖然是個三等國家,但好歹也是一個跟宋國僵持、戰鬥了許久的國度。就是這樣一個國家,在趙武的攻擊下都沒能堅持一天……想起趙武攻擊蔡國時,那鋪天蓋地的石彈,宋國人就覺得這個細聲細氣說話的人,大約是天底下最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