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4部分

 這分明是浪漫化的文人臆想。試問,這個新制度的基礎是什麼?它如果是“空前”的,以“前”為“空”的,那麼,它也只能是空中樓閣的。而況,魯迅信奉進化論時就說過“文明無不根舊跡而演來”(《文化偏至論》),的確,以那個時代普遍能夠接受的進化理論,任何進化無不是在從前基礎上的進化,否則進化鏈就斷了。可見,魯迅自“頓悟”般地走向階級論和革命論,是如何地在自我顛覆。

txt小說上傳分享

二十五 “拆房”之喻(2)

概而言,剛多賽的話可使我們產生兩個警惕,一是“不擇手段”,二是“不計後果”。這都有違平時不為我們所注意的“責任倫理”,尤其是當一個人在做一件自認為“對”的事情時。像鍾榮光那一輩人,一欲破拆晚清這座舊房,很容易因其自身的道義感而陷入這兩個坎陷。梁啟超當年“破壞亦破壞,不破壞亦破壞”的口號除了煽情,就是不負責任,哪有手段和後果的考量在內。一間舊房,尚且需要合理拆卸,否則它會傷人;何況一個社會。一味以破壞的心態去拆,那就是單純地使用蠻力和暴力,一些知識領袖為了集聚社會力量,甚至刻意煽動人性中的蠻力和暴力。以這樣一種非理性為主導,巨大的社會災害當不可避免,而深受其害的首先就是社會中的民眾。可以問一問的是,自辛亥而下,要拆除社會的舊房,有幾人“心中知道房子的各個部件是如何搭在一起的”,又有幾人會想到“設一個法子以免使房子各部件卸下時造成巨大的傷害”?

插:香港影片《A計劃》,是講述晚清時期一個香港警察的故事。革命黨為了自己的安全曾經陷害過這個警察,現在又想拉攏他革命。於是革黨和這個警察之間就發生了這樣一次對話:

一個女革黨率先向他道歉:你還在生我們的氣吧?成大事不拘小節,就是我們自己也可能隨時犧牲的。

由成龍扮演的警察回答:這就是我不能加入你們的原因。我是一個很拘小節的人。不管我的目標多正確,多動聽,也絕不會為了目的而不擇手段去做為非作歹的事。其實我是很佩服你們的,因為你們是做大事的人,我明白打倒晚清,需要千千萬萬的人拋頭顱灑熱血。可是,我不敢教人這麼做,因為我不知道教那麼多人出生入死之後最後的結果是什麼。所以,我來這裡當警察,因為我覺得每一個人的生命都很重要,我要保障每一個人安居樂業。就算一個四萬萬人的國家,也是由每一個人組成的,如果不喜歡自己的生活,哪裡還有心情去愛自己的國家呢。

不能不說這個警察高明(當然這個警察不過是編劇觀念的傳聲筒),你看這一段對白恰恰包括法人剛多賽的那兩點:

“不管我的目標多正確,多動聽,也絕不會為了目的而不擇手段去做為非作歹的事。”

“我不知道教那麼多人出生入死之後最後的結果是什麼。”

這其實就是“責任倫理”的樸素表達,它居然出自一個娛樂片中的小警察之口;那麼,魯迅作為我們這個民族的思想家,不妨看他在這個問題上表白:

“只要能達目的,無論什麼手段都敢用……”

“革命者為達目的,可用任何手段的話,我是以為不錯的。”

一個小警察,一個思想家;一個“責任倫理”,一個“目的倫理”:不能不說這是一種饒有深味的對比!

案:當年梁啟超曾這樣評點孫中山:

“我對孫君最不滿的一件事是,‘為目的而不擇手段’。在現代這種社會里頭,不合(會)用手段的人,便悖於‘適者生存’的原則。孫君不得已而出此,我們也有相當的原諒。但我以為孫君所以成功者在此,其所以失敗者,亦未必不在此。”

二十六 “輿論家”

1915年元月18日,哈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