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後通牒時間一過,英國宣佈跟俄國進入戰爭狀態,但沒有直接出兵巴爾幹半島,而是向奧斯曼帝國提供援助,同時催促奧匈帝國出兵,接著在印度招募十萬軍隊開進阿富汗,加強阿富汗的軍事力量。
奧匈帝國應邀出兵,迅速佔領了波黑地區,然後按兵不動。顯然三皇已經達成協議,滿足了奧匈的要求,他們得到了這兩個地區。而俄國的訴求是愛琴海,保加利亞和俄國聯軍開進了愛琴海沿岸的馬其頓,進攻依然駐紮在那裡的奧斯曼軍隊。
當德奧俄三國再次簽署同盟條約的訊息傳回國內,劉勇強甚至鬆了口氣,他以為俾斯麥徹底馴服了俄國的擴張野心。俄國人接著會宣佈接受柏林決議,然後避免一場大戰。
雖然他想讓歐洲人流血,但實在不湊巧,他還在救災。
進入光緒四年,各地的災情相對減緩,每月流入東北的人口下降到三十萬以下,鐵路的修建,讓大量糧食得以運入災區。基本上餓死人的情況不再出現,歷史上至少少了一次‘人相食’的記載,這麼大規模的災情,沒有引發人吃人現象,太 不容易了。
各地疏散到東北的人口,總計超過2000萬,是災荒前東北總人口的三倍多。
在這種高度承壓狀態下,一旦英俄開戰,鑑於盟約閩遼必須參戰。這不是遵守國際條約的原因,這是合則兩利的現狀,不趁著這個機會奪回外東北,下次再想下手,得看大英帝國同意不同意。良機一旦失去,還有沒有機會都不好說。
但沒想到,俄國加入三皇同盟,卻始終沒有接受柏林決議。
俾斯麥顯然又擺了英國人一道,當然他跟英國也沒什麼協議。俄國一心開戰,在得不到,也不可能得到法國絕對中立保證的前提下,德國就不敢參戰,德國不參戰就不敢保證奧匈不會被俄國打爆。
所以三皇同盟中,應該是俾斯麥成功說服奧匈帝國得到自己所得之後,不跟俄國開戰。這樣俄國人只需要對抗英國,以及英國支援的,已經被打殘的奧斯曼帝國。
而在東方,最有威脅的其實是左宗棠,他收復伊犁後,距離俄國腹心更近。而且俄國人鐵路修通了,這是一把雙刃劍,俄國人能利用鐵路運兵,左宗棠也可以。所以這是一條直達莫斯科的捷徑,左宗棠未必有這個想法,俄國卻不敢冒險。
此時英國加緊對左宗棠的遊說,告訴他這是個好機會,答應提供更多軍事援助,但就在此時,俄國人答應歸還伊犁,跟曾紀澤達成協議。
俄國人保留了一些權力,比如為了保證鐵路安全,他們可以在鐵路沿線駐軍。在伊犁修建的堡壘繼續駐紮俄軍,但伊犁九城全部歸還大清。
這份條約讓清廷滿足了,也讓左宗棠有了臺階。楚軍快速進駐伊犁九城接防,跟駐紮俄軍劃定駐軍區域。
俄國人依然控制這條鐵路,鐵路是俄國的聚寶盆,他們將這條鐵路抵押給國際銀行家,籌集到了5億盧布用來支撐岌岌可危的財政。否則真的無法繼續開戰。
這條鐵路如今身價陡增,本來其實沒這麼容易修成,始終面臨著資金不足的窘境。直到清廷宣佈修建京西、西烏兩條鐵路,歐洲人一看,伊犁鐵路真如俄國人宣傳的那樣,成了歐洲連通中國最的通道,於是乎大量資金湧入這條俄國以歐亞大鐵路為噱頭的鐵路中,最後一年得到的資金,比前三年還多,最後一年完成的工作量也是之前兩年的總和。如果不是清廷宣佈修建通往新疆的鐵路,這條鐵路最後能否順利通車都不敢保證。
現在俄國人又將這條寶貴的鐵路線抵押到銀行家的櫃檯上,籌集到足夠的資金,繼續跟英國開戰。
大清得到伊犁,跟俄國之間的危機解除,開始繼續合作。左宗棠在伊犁屯駐一萬大軍,然後班師還朝。
難題現在落到閩遼頭上,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