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國施壓讓施耐德家族撤出閩遼,這種規模的工業輸出,法國知道意味著什麼。閩遼也不支援施耐德公司,三千人技術人員已經在這裡工作了兩年,建立了規模龐大的工廠,如今還在擴大,人數已經增加到上萬人,其中大部分都是本地人。
對施耐德家族而言,這是他們的私有產業,前景太好了,因為東北實在是太適合發展重工業。這裡的產品透過大連港口輸出,已經佔據了大清、朝鮮、日本和越南市場,連英國鋼鐵都沒法跟他們競爭。
這裡正在大修鐵路,發展軍事力量,這些都是利潤極為豐厚,也是施耐德家族最擅長的領域。
法國政府讓他們離開,是不想讓競爭對手變強,閩遼不幫他們,因為他們走了,這龐大的資產瞬間就能被大連造船廠接手。
只有施耐德家族在為自己的利益孤軍奮戰,這是一場經濟的戰鬥,商人是參戰計程車兵。
與此同時,英資在中國卻風生水起。即便是跟閩遼政治關係上下起伏的時候,他們在這個政權治下的經濟利益都穩步提高。
在臺灣,英國人佔據了這裡三分之一的茶園,龐大的英國資本開闢了大量的茶山,獲准了修建鐵路的權利,將茶葉不斷輸送到港口,然後賣回英國。在這裡經營茶葉生意,擁有得天獨厚的條件,氣候適宜,而且有無數經驗豐富的茶葉工人可以招募。短短几年時間,就讓在印度經營茶葉變得無利可圖,那裡唯一的優勢,或許只剩下距離較近這一點了。但運輸上反而不佔優勢,因為這裡的規模,讓每一艘茶船能最快的裝滿船艙,在印度他們則要等待很久。
跟英國的合作,讓福建保住了自己成體系的茶葉產業,依舊佔據世界市場百分之九十以上的市場,福建成了茶葉的代名詞,成了茶葉的品牌,定義了茶葉的概念。印度茶也好,印尼茶也好,但凡味道不同,那就是次等貨的口感,不但價格低,產量還小。
茶葉產業的持續增長,又為福建引來了工業化技術。工業技術是有門檻的,初期肯定會賠錢。只有最有優勢的產業,最能承擔工業化初期的成本。當無數中小茶廠引入蒸汽機,於是上下游市場出現,煤炭開始大批次進入各個城鎮,價格開始下降。而蒸汽機的製造,也成了一項產業,價格也被打了下來。熟悉蒸汽機的工人多了起來,開始在其他行業利用這種動力。
遼東鋼鐵湧入福建,出現了第一批使用蒸汽機將優質鋼鐵鍛壓成鐵鍋、鐵鏟等各種小工具,然後透過閩商在南洋的商業網路,將這些小商品賣給越南人,菲律賓人,馬來西亞人,別看規模小,利潤薄,但總量不可小覷,每年出口額也高達千萬兩銀子。
小生意的逐步積累,工業技術的逐步提高,小工廠能做的東西越來越多,技術越來越精湛,一些小工廠裡也出現了一些天賦異稟,非科班出身,卻極富創造力的工業家,是他們,而不是受過高等教育的高技術人才在一項項具體的手藝中,引入蒸汽動力,進行工業化的。
劉勇強非常欣喜看到這兩年的這些變化,他知道這是水到渠成的結果,只是現在還沒有成氣候。福建出現了100家使用動力的小五金工廠。這就是中國人的特點,但凡某個家族的某一個人掌握了一項發財之道,其他人立馬就撲上去了。小五金加工這個行業,算是被他們壓到最低價格了。
所以他現在根本就不怕法國撤離,施耐德公司試圖找他幫忙,給他一批軍事訂單,讓他們能喘口氣,劉勇強也拒絕了。
這種經濟戰,就讓搞經濟的人去辦,他只能提供政策作為武器。
至於英國人,目前還是以合作為主。但最近他打算對英國人動手,準確的說是撈的盆滿缽滿的英資下手。
刀不是劉勇強自己打造的,而是英國人遞到手裡的。
小銀行家找他幫忙,因為他打